來源: 華圖教育2016-08-23 15:51
申論熱點材料閱讀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統(tǒng)計,,2013年到2015年,,我國各級法院審結的100件校園暴力案件中:針對人身傷害的暴力已經占到88%之上,實際造成被害人重傷,、死亡嚴重后果的高達67%,。校園暴力案件主要是:同校的幾名女生拳打、腳踢、扇耳光,,還被點燃的煙頭燙傷了手臂和面部,,頭發(fā)也被抓掉了一大片……對于女生施暴多采用侮辱的方式。
模擬題
在我國,什么是“校園暴力”,,至今沒有一個明確界定,。相關立法仍存再一定的空白,那么如何范校園暴力帶來“二次傷害”呢?
校園欺凌上升到刑法的,,少之又少,,而治安管理處罰法同時規(guī)定: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八周歲違反治安管理的,從輕或減輕處罰;不滿十四周歲的,,不予處罰,,但應責令其監(jiān)護人嚴加管教。
“‘重’對未成年加害人的保護,,‘輕’對未成年受害人的保護”,,使現(xiàn)行法律對校園暴力的懲戒缺乏雙向保護的平衡,也很難對施暴行為起到震懾作用,。
一個多方聯(lián)合,,社會參與,協(xié)調互動,,貫穿事前,、事中、事后各個環(huán)節(jié)的綜合治理平臺的建立勢在必行,。
“‘三級預防’體系亟須構建,。”西北政法大學教授褚宸舸表示。“一級預防”針對全體學生,,加大教育力度,,幫助其建立底線意識、安全意識和面對暴力時的自我保護能力,。同時,,學校建立暢通渠道,制定應急預案,,定期排查潛在的校園暴力誘因,,為學生提供隨時可觸及,、隨時可獲得、隨時可信任的幫助,,消除被欺凌者的心理恐懼,,治校園暴力于“未病”。
“二級預防”:在已出現(xiàn)問題的情況下,,對施暴者及時制止、訓誡,,對受害者及時救助,、輔導。
“三級預防”,,杜絕可能會持續(xù)或反復發(fā)生的校園暴力,,或因媒體報道帶來的二次傷害。
這其中,,“判后教育”尤其值得關注,。目前,我國校園暴力事件發(fā)生后,,施暴者除了進少管所,,就是被判緩刑回家。實際上,,出現(xiàn)問題的未成年人,,家庭教育多有缺失,他們回到社區(qū)后無人看管,,重復犯錯率非常高,。
將較為嚴重又不至于刑事處罰的校園暴力加害行為納入收容教養(yǎng)制度。同時,,加大對社會組織服務的購買力度,,進一步發(fā)揮工讀學校作用。在�,?诘纫恍┏鞘�,,已建立的“未成年人法治教育中心”被認為是有益的嘗試:不良行為青少年將被強制入校接受教育培訓和矯治,相關培訓對象也包括其家長,。
目前,,我國的兩部相關法律——未成年人保護法和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均偏重于對青少年權利的維護,,多倡導性原則,,缺乏可操作性規(guī)則。但由于程序原因,,要從立法層面解決這一問題,,又需要比較漫長的過程,,因此,“對現(xiàn)有的法律進行適當的條款修訂,,不失為現(xiàn)實和便捷的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