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1-22 11:56:23 公務(wù)員考試網(wǎng) http://czjtsc.com/ 文章來源:華圖教育
原標題:光環(huán)之下更應(yīng)“不忘初心”
超出常人的名氣和財富,,也意味著超過常人的社會職責和道德約束
以幫遠房親戚解決正式編制工作為由,,騙取12萬元并揮霍一空,。近日,,曾經(jīng)的“最牛志愿者”陳巖因涉嫌詐騙罪,,被依法判處有期徒刑三年,,緩刑三年,。
許多人大概還記得,,在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中,這個瘦得有些憔悴的退伍軍人,,輾轉(zhuǎn)綿竹,、都江堰、北川等重災(zāi)區(qū),,在80個小時內(nèi)救出29名生還者,,被譽為“救援狂人”,。然而,僅僅5年時間,,這位曾經(jīng)的志愿者楷模,,就因犯罪身陷囹圄,不能不讓人唏噓,。
陳巖過山車般的人生之路,,轉(zhuǎn)折點正在一個“名”字。據(jù)警方介紹,,出名之后的陳巖經(jīng)常參加社會活動,,出入名流會所,生活越來越奢侈,,因此入不敷出才動起了歪腦筋,。“因為救人,,我站上了榮譽的頂峰,。但是榮譽遮蔽了我的雙眼,我沒法看清楚這個世界,�,!标悗r自己的懺悔也頗能反映,“名人”的光環(huán)既能讓人光彩奪目也能讓人眼花繚亂,,若不善待,,反而會損及清醒、銷蝕美德,。
除了陳巖涉嫌詐騙,,也還有名人不小心“走錯幾步”。輕則如孫楊無照駕駛被拘留,,重者如山東“慈善媽媽”董玉閣因詐騙罪淪為階下囚,。這不僅讓他們多年形成的公共形象毀于一旦,個人生活更遭受強烈沖擊,。盡管名人犯事兒的方式不同,,但究其原因,往往是在鮮花和掌聲中失掉了自我,、在成功與名望中迷失了方向,、在金錢和享樂中銹蝕了意志,以致忘記了自己曾經(jīng)的努力,、勤奮和低調(diào),,令人惋惜。
這些并非罕見的個案,,提出了一個共同的問題:名人應(yīng)該如何看待和運用自己的光環(huán),?坦率地說,,公眾人物利用自身的社會知名度,為自己謀取正當利益無可厚非,,畢竟這是自身努力的結(jié)果,。但贏得超出常人的名氣和財富的同時,也就意味著要承擔超過常人的社會職責和道德約束,。換句話說,,他們需要更加注重約束自身的行為,給公眾樹立一個遵紀守法,、潔身自好的高尚榜樣,。這并非對名人的苛刻要求,而僅僅是權(quán)利與義務(wù)的對等與統(tǒng)一,。
成名的光環(huán),,理應(yīng)是更進一步的動力,而非坐吃山空的老本,。無論從個人價值還是從社會價值的角度看,,名人不斷的“個人實現(xiàn)”,都仰賴于正面形象持續(xù)的感染力與號召力,。如陳巖,,舍生忘死無私救人造就了他曾經(jīng)光輝的個人形象,而要讓這光環(huán)亮下去,,本應(yīng)在志愿,、公益領(lǐng)域持續(xù)發(fā)力,而不是依靠社交活動和奢侈生活來彰顯“存在感”,,更不能借著知名身份去為所欲為,。這種靠虛榮和消費打造的光環(huán),既不能照亮別人,,也難以照亮自己,。
還記得2008年時,面對被救孩子父母感激的眼淚,,面對媒體的話筒和攝像機,,面對公眾的鮮花和掌聲,,陳巖淡淡地說:“我只是做了一個中國人能做的事,。”樸實的初衷,、平和的心態(tài),、積極的付出,感動了無數(shù)人,。而一旦失掉了這原初的品質(zhì),,光環(huán)也便隨之而去,。這對陳巖乃至其他誤入歧途的公眾人物來說,既是經(jīng)驗,,也是教訓(xùn),。人非圣賢,孰能無過,,希望這樣的經(jīng)歷,,能夠讓他在人生坐標上重新找到正確的定位,早日兌現(xiàn)“在未來的三年,,我會重新站起來”的決心,。
相關(guān)內(nèi)容推薦:
下一篇:讓利于民才有橄欖型社會
10萬+
閱讀量150w+
粉絲1000+
點贊數(sh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