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6-01 09:40:04 公務員考試網(wǎng) http://czjtsc.com/ 文章來源:紅網(wǎng)
華東理工大學一研究生在其導師控股的工廠內(nèi)身亡。媒體披露,,身亡研究生的同學評價該導師稱其“更像一個商人”,。該導師甚至將學生做出的研究成果賣給客戶,但學生并沒有得到相應的經(jīng)濟補償,。(5月31日《中國青年報》)
“像個商人”是媒體在報道及討論這一事件時的關鍵詞,。事實也的確如此,導師不僅在外開企業(yè),、辦公司,,而且使學生淪為廉價乃至免費的勞力。其商人做派可見一斑,。
教授如商乃是近年來頗受社會譴責的一種現(xiàn)象,。尤其在一些應用性較強的學科中,教授經(jīng)商辦企業(yè)者往往有之,,他們不僅具有商人身份,,而且將商人做派帶入校園,,以老板自居;等而下者,甚至將學生視為賺錢的廉價勞動力,,令學生苦不堪言,。華東理工大學“研究生之死”悲劇,只是此類現(xiàn)象相對極端的一次呈現(xiàn),。
從某種程度上說,,商人身份、商人做派乃是導致“研究生之死”這一悲劇的直接原因,。但實際上,,在這一事件中,乃至此類現(xiàn)象中,,根本問題并不是教授如商,,而是學生權利保障失范、學生權利訴求渠道堵塞,。
表面上看,,商人身份及商業(yè)做派綁架了正常的師生關系與教育邏輯,但前者之所以能夠綁架后者,,乃在于學生正當權利很難保障,,學生對自己所受的不公正待遇很難進行有效的投訴;在于教育邏輯無力抵擋前者的侵凌。
在我國研究生培養(yǎng)體制及高校管理體制下,,師生關系一旦確立,,毫不夸張地說,學生之前途與命運就基本上掌握在導師手里,。對于學生,,導師掌握著很大的權力。在這種情況下,,學生很難對導師的不公平對待進行有效的抗爭,。即便在現(xiàn)實中,學校普遍設立了學生在這方面的訴求機制,,但在學術共同體的威懾下,,在人情與關系的壓力下,這種訴求機制實際上很難真正發(fā)揮實效,。尤其在近年,,由于研究生論文及學術能力每況愈下,許多學校強化了導師負責制,,但這也無形中強化了導師對學生的權力,,使得學生在受到侵犯時訴求個人權利更為艱難。
在這種情況下,維系正當?shù)膸熒P系,,保障學生正當?shù)臋嗬�,,所依賴的主要還是師德、自律這些相當虛幻的東西,。一旦個別老師師德有虧,、自律欠缺,那么等待學生的往往就是求告無門,、忍氣吞聲。
正因為如此,,當某些兼職商人的老師以商業(yè)做派侵犯學生權利之時,,學生就很難生出抗爭之心。在此,,所謂商人做派只是一個并不重要的因素,,真正重要的問題,還是導師權力與學生權利的關系問題,。在此,,真正發(fā)揮作用的不是商業(yè)邏輯,而是權力邏輯,。
如果不解決導師權力與學生權利的關系問題,,不對前者施以有效的約束規(guī)制,不對后者予以有效的保障,,不建立二者有效的博弈渠道,,即便解決了一些導師行止如商的問題,即便索性禁止導師兼職商人,,師生關系就能回歸正當嗎?現(xiàn)實中,,師生關系之畸形表現(xiàn)又豈止于此?那些以愛為名、以權力為實的師生戀不也是如此嗎?對這一問題,,即便明令禁止師生戀,,又如何保證這些公開的師生戀不會轉(zhuǎn)為私底下的交易?
師德固然很重要,但其實際上也是一種職業(yè)道德,,而任何職業(yè)道德都需要規(guī)矩,、約束及訴求渠道來保證。即便在大講師德的傳統(tǒng)社會,,保障師德的,,也不僅僅是師者的個人自律,而是倫理規(guī)范及社會輿論所形成的實質(zhì)性壓力,。
如果我們將釀成“研究生之死”悲劇的原因歸為教授如商,,這無疑是誤解了商業(yè)邏輯,也將導向錯誤的治理方式,。
文/岳乾
相關內(nèi)容推薦:
10萬+
閱讀量150w+
粉絲1000+
點贊數(sh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