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1-24 14:08:23 公務員考試網(wǎng) http://czjtsc.com/ 文章來源:華圖教育
公眾能夠觸摸到的,、有質(zhì)量,、有品位的文化產(chǎn)品仍然太少,,我們的文化事業(yè),,還有著巨大的發(fā)展?jié)摿Α?/p>
史學家倘若撰寫當代中國文化史,,應該不會錯過北京這個秋天的細節(jié):
故宮“石渠寶笈特展”,,清晨甫一開門,,文質(zhì)彬彬的觀眾便向武英殿,、延禧宮發(fā)足狂奔,,這一幕最近被更有序的網(wǎng)上預約及現(xiàn)場發(fā)號取代;正午驕陽勝火,,逶迤長蛇陣六七個小時的守候,,只為了向《伯遠帖》、向《游春圖》或《清明上河圖》張望致敬,;入夜,,觀者仍徘徊不舍離開……每一位觀眾的眼眸,都閃動著敬畏,、欣喜且小心翼翼的光芒——這投注于文化高山的敬畏之光,,讓這個時代熠熠生輝,或?qū)⒊蔀闋T照文化傳承路徑的一盞盞路燈。
在這個手指輕點便能與全球頂級藝術品謀面的時代,,任何藝術珍品似乎都觸手可得,,細節(jié)放大、專業(yè)點評,、回放重溫,,得來全不費功夫,為什么還一定要到故宮一親國寶芳澤呢,?蓋因與古代詩書畫大家的原作同居一室,、直接謀面的機緣可遇而不可求。
看那卷軸鋪陳,,墨跡淋漓,,更有連綿的后人品鑒、續(xù)題詩文,,合璧來看,,面前的山水、人物,、鈐印一一活了起來,。宮廷墨寶珍存,奉百姓清賞,;青史遺文面世,,恍詞客有靈。我們仿佛有幸穿越千年,,和不同朝代先賢團團揖坐,,如見先人伏案時毫端蘊秀,如嗅先人潑墨處芝蘭之氣,。中華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仍然能與當代中國相適應、與現(xiàn)代社會相協(xié)調(diào),,仍然可以用“人們喜聞樂見,、具有廣泛參與性的方式推廣開來”。
何況是和古書畫典藏寶典《石渠寶笈》著錄的多達283件清宮書畫珍品呼吸相聞,、氣息相通,。這是《石渠寶笈》輯成200年后的首次集體亮相,只沖這一點,,沉迷書畫的今人,,就比200年間的同道幸運多矣。那是運筆于1600多年前的晉人書信,,那是涂抹于萬國來朝的大唐遺墨,,那是歷經(jīng)戰(zhàn)火,、興衰甚至陰謀而幸存的宋代山水與明清園林……每一件珍品,都有漫長的劫后余生故事,,200年等一回,,排6小時的隊,也值了,!
不為求溫飽,,不為謀功利,只為了與先人遺澤心魂相守,,北京故宮烈日下的這個曲折而靜默的隊形,,讓人感動,也讓人深思,。
即便放眼全球,,對文化藝術如此渴慕的情形,也屬罕見,,或只有5年前上海世博會的排隊陣容可以比擬,,那也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奇跡——排隊七八個小時,只為片刻的精神享受和高科技洗禮,。從上海世博到故宮特展的蜿蜒長隊,,其實也是一種警示:經(jīng)濟飛速發(fā)展的中國,文化需求同樣迅速放量,。因為社會利益訴求的多元,,精神層面的需求也呈現(xiàn)多樣化和復雜化,而國人文化渴求的旺盛與文化供給的相對貧乏,,正形成巨大反差,。不是公眾沒有文化追求,而是他們能夠觸摸到的,、有質(zhì)量,、有品位的文化產(chǎn)品太過稀缺,。從這個意義上說,,我們的文化事業(yè),還有著巨大的發(fā)展?jié)摿Α?/p>
感謝故宮在院慶90周年之際推出的這個特展,,更感謝故宮人為這個特展籌謀的苦心孤詣和辛苦奉獻,。故宮工作人員加班加點,因為不忍,,而把閉館時間一推再推,。唯有對文化和文化人的敬畏,才能催生出這樣的特展,、這樣的溫馨場景,。就在前幾天,,這一展覽網(wǎng)絡版上線,為更多人一睹文化珍寶提供便利,。多么希望,,類似的展覽,能更多通過各種高科技手段,,讓更多的人受到文化洗禮,,甚至成為中小學生的歷史課件,讓他們也有高山仰止的機緣,,真正“讓收藏在禁宮里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chǎn)、書寫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來”,。
“不忘本來才能開辟未來,,善于繼承才能更好創(chuàng)新。”要讓更多的文化珍存活起來,,需要更多的敬畏與苦心孤詣,。唯其如此,中華文明的薪火方能傳之久遠,。
《 人民日報 》( 2015年09月21日 05 版)
相關內(nèi)容推薦:
上一篇:時事評論:扶貧豈能"輪流坐莊"
下一篇:時事評論:扔手機難喚起"低頭族"
10萬+
閱讀量150w+
粉絲1000+
點贊數(sh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