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2-16 14:40:00 公務員考試網(wǎng) http://czjtsc.com/ 文章來源:華圖教育
面對咄咄逼人的美國本土競爭對手和經(jīng)常持敵對態(tài)度的政客,,如果說有人知道如何向美國消費者推銷外國制造的產(chǎn)品的話,,那這個人非巖谷英昭莫屬。而正在應對這種困境的中國公司最好聽從他的建議,。這位松下電器產(chǎn)業(yè)公司北美和南美地區(qū)前總裁有三條關鍵性建議:提供好的產(chǎn)品,、打造強大的品牌、培養(yǎng)消費者。巖谷說:“中國一直都提供一些沒有名字的好東西……美國人購買TCL和長虹,,但對這些品牌卻沒有任何概念,。(12月15日中國新聞網(wǎng))
如何支撐中國GDP保持較高的水準?一靠出口穩(wěn)健,,二靠內需拉動,。可是,,隨著人民幣對美元的升值屢創(chuàng)新高和人口大國的人力紅利日益萎縮,,“中國制造”的價格優(yōu)勢正在成為劣勢,而且隨著老齡化社會的突進,,“中國制造”的成本價格優(yōu)勢勢將難以回歸,。所以,“中國制造”突圍美國和歐洲只能著落在培育國際品牌上,。
不幸的是,,打造國際品牌,恰恰是中國企業(yè)的短板,。中國在歐美唯一的品牌是海爾,,即便是海爾,還是有不少美國普通用戶把它當成了“德國制造”,,因為在他們眼里,,外來的好東西只能是日本人、德國人生產(chǎn)的,。中國出口到美國的好東西還有不少,,比如長虹和TCL,美國人用了,,但卻叫不出名字來,,即便叫出名字來,也不知所云,,不像我們用了某些國際名牌,,會感到很酷,還能說出點與之相關的文體明星啊,、商界奇人之類的,。所以,中國商家同那些揚名海外的土豪消費者一樣,,落下了“錢多人傻”的名聲,,不是嗎?連巖谷英昭都在說“中國一直都提供一些沒有名字的好東西”,。
人口紅利愈發(fā)萎縮的中國制造再不抓住所剩不多的時間,,打造國際品牌獲得品牌溢價,,未來的國際化之路只會愈加艱難。筆者看來,,“中國制造”成為“國際名牌”,,我們最大的障礙不是產(chǎn)品質量,而在于支撐“國際名牌”的文化自信的嚴重欠缺,。中國制造商不缺少打造國際品牌的廣告費,,可如果我們連自己都不相信“中國制造”也能成為“國際名牌”,,而只是像賣地攤貨一樣羞羞答答,,我們能有一擲千金在歐美主流舞臺上做品牌廣告的想法和魄力嗎?如果,,中國企業(yè)家對祖國的認識也就是“霧霾“,、“拼爹”、“三座大山”(住房,、看病,、上學)等負面符號,你怎能指望他們奮發(fā)自強代表中國制造揚名海外,?所以他們的選擇是移民,,“與外國人做朋友”吧?
而且,,最近兩年,,中國經(jīng)濟的國際地位是提升了,可中國人的國際形象卻沒有水漲船高,。我們輸出的是什么文化,?土豪、大媽,,國企壟斷,,李天一,什么時候西方人看中國企業(yè)家不再是土豪了,,什么時候西方人看中國消費者不再是大媽了,,我們的文化形象劣勢才能歸零。中國人健全自信的國際文化形象正是中國人的國際名牌的根本土壤,,現(xiàn)在看來,,我們差的還很遠。
最近有報道,,中國工資最低的10個專業(yè)都是文科,,中文、歷史這些專業(yè)連中國人自己都不待見,,國人安能挺直文化自信的脊梁,?“中國制造”欲揚名國際,,現(xiàn)在看來,光有最好的技術,,光有天價廣告費還不夠,,關鍵是我們的文化有沒有自信到“做好打造國際名牌的準備”、“相信中國人也能做世界一流品牌”,。高考中文份額要上漲了,,重新文化自信已經(jīng)拉開了架勢,除了這個,,我們要做的還有很多很多,。
所以說,巖谷英昭對中國制造打造國際名牌的技術性指導還不夠,,關鍵還是國人的文化自信重建問題,。
文/程振偉
原標題: “中國制造”揚名海外還需文化自信撐腰
原文鏈接:http://hlj.rednet.cn/c/2013/12/16/3226058.htm
稿源:紅網(wǎng)
作者:程振偉
相關內容推薦:
上一篇:讓官員工作生活待遇回歸正常
下一篇:三鹿事件會不會重來?
10萬+
閱讀量150w+
粉絲1000+
點贊數(sh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