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1-26 10:44:57 公務(wù)員考試網(wǎng) http://czjtsc.com/ 文章來源:華圖教育
你看家本領(lǐng)都沒了,,還不快快投降(漫畫)
徐鵬飛
取經(jīng)歸取經(jīng),根腳不能丟,,戲曲與觀眾之間長期形成的默契不能忽視
戲曲向話劇取經(jīng),早已不是個新鮮的話題,。這種取經(jīng),,或是出于主動改良的意識,或是迫于受眾萎縮的現(xiàn)實,,或雜糅有之,,不一而足。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也是在日新月異的社會文化環(huán)境中,,戲曲生存發(fā)展不可或缺的良性心態(tài)。事實上,許多戲曲作品也正是這樣做的,,從戲曲演員表演風(fēng)格的微妙變化,,到邀請話劇導(dǎo)演“客串”導(dǎo)演戲曲,都可以看作試圖“攻玉”的探索之一,。
但在“攻玉”的過程中,,適當(dāng)?shù)木眩彩潜匾�,。所謂“攻玉”,,畢竟玉還要自家出,倘若自家把玉弄丟了,,他山之石硬度再好,,花再大工夫琢磨出來的,畢竟也不會是玉,。對戲曲來說,,“攻玉”的同時,如何不丟“玉”,?重視觀眾的反應(yīng),,是個值得琢磨的問題。
此前在蘇州舉行的第十三屆中國戲劇節(jié)上,,淮劇,、漢劇、評劇,、滬劇、薌劇……自全國匯聚而往的20余種戲曲劇種輪番登場,。戲曲劇目占了此番展演的多數(shù),。當(dāng)?shù)赜^眾享受著在家門口飽覽群戲“福利”的同時,也紛紛以掌聲與戲曲演出者展開“互動”,。說“互動”,,不算虛言。掌聲,,就是觀眾們評價一部戲時,,最具有現(xiàn)場感的表達。坐在劇場里,,留出兩分心,,琢磨一下觀眾掌聲中的門道,對于戲曲來說,,不失為一種很有價值的參考,。
掌聲的熱烈,一部分取決于觀眾對特定戲曲劇種的接受程度,這其中,,有地域的客觀因素,。在蘇州的此番戲劇節(jié)展演中,很明顯可以看出,,臨近地域,、有類似方言背景和觀眾基礎(chǔ)的滬劇、淮劇等,,上座率多要高于許多遠道而來的劇種,。另一部分,則直接取決于舞臺上的表演,。
觀察一下戲劇節(jié)中幾場戲曲演出,,掌聲響起來的時機,大致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演出中某些段落甚至某句臺詞與現(xiàn)實形成了微妙的“互文”,,常常引來觀眾乍起的一陣掌聲。這樣的掌聲,,通常和幽默相關(guān)聯(lián),,因此常伴著善意的哄笑聲,掌聲起落都相對匆匆,。與之相比,,往往占多數(shù)且更具有表態(tài)涵義的另一種掌聲,則常常響起于演員一整段出色的唱腔或做工之后,。對觀者來說,,這樣的掌聲,是對臺上演員前一刻用心演出的肯定與鼓勵,。這樣的掌聲,,常與一些忠實“粉絲”的高聲叫好喝彩相伴。即使是演出過程中,,為了避免打斷接下來演出的進展與演員的發(fā)揮,,掌聲不得不匆匆“收尾”,買賬的觀眾們也常會體貼地把這未來得及悉數(shù)奉上的掌聲,,通通疊加到謝幕時,。
這掌聲背后的淵源,其他時候,,在一些折子戲形式的演出中,,也能看出些端倪。折子戲,,常是一些劇目中久演不衰的“段落”,。它盡管是整本大戲上演成本過高及晚會,、電視等傳播形式影響下的折中形式,卻仍可以成為管窺戲曲精髓的渠道之一,。在一些流派風(fēng)格多樣的戲曲劇種中,,每一流派多有相對應(yīng)的代表性折子戲,最能展現(xiàn)這一流派的藝術(shù)特征與演員功力,。觀眾愛看折子戲,,與其說是愛其中戲劇矛盾沖突的集中、人物形象的鮮明,,不如說是愛其中唱與做的集中呈現(xiàn),、對演員戲曲功力的考校與享受。這樣的戲曲演出里,,所謂的戲劇沖突,、演員的情緒投入等,最終都要歸結(jié)為演員的唱腔,、做工,,是一出婉轉(zhuǎn)的《浪跡天涯》(越劇),,還是一出激烈的《三岔口》(京�,。杂腥苏f,“以歌舞演故事”的中國戲曲,,其實倒不妨說是“借故事演歌舞”,。所謂“生書熟戲”,觀眾最易沉醉的,,常常并不真是那些已熟之又熟的情節(jié),,而更可能是經(jīng)過無數(shù)番舞臺實踐打磨、能夠品之又品的“唱念做打”,。
戲院里的掌聲,,是從戲曲與觀眾之間早已達成的默契中響起來的。如果不能把觀眾最肯欣賞的唱腔與做工設(shè)計扎實,,即使花再多力氣在舞美的“高端大氣上檔次”上,在戲劇矛盾沖突的鮮明激烈有內(nèi)涵上,,也只是把戲曲越來越推向話劇甚至小品而已,。讓一首抒情詩,去承擔(dān)惟妙惟肖敘述一個懸疑故事的功能,,以大量的口白甚至對話,、話劇化的表演摹寫人事——戲曲追求這樣的“像”,不啻是舍長就短,,容易迷失了自己不說,,即使單純就舞臺效果來說,做得再好,又怎么可能比得上“原裝貨”,?
取經(jīng)歸取經(jīng),,根腳不能丟,戲曲與觀眾之間長期形成的默契不能全盤棄擲,。反之,,可能會既念不好取來的經(jīng),也念不成自家的經(jīng),,就不免尷尬了——這不僅是戲曲從業(yè)者,,也是戲曲愛好者在當(dāng)前形勢中最恐懼的結(jié)果。而聽聽舞臺下觀眾的掌聲在哪里響起,,又在何處分外熱烈,,或許能讓戲曲業(yè)中人不時得到啟發(fā),時刻自省,,不至于丟了掌中的“玉”,。
《 人民日報 》( 2013年11月26日 14 版)
相關(guān)內(nèi)容推薦:
上一篇:對外經(jīng)濟,多方共贏
下一篇:何愁縣城“長”不大
10萬+
閱讀量150w+
粉絲1000+
點贊數(sh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