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網絡匯編2021-06-09 10:11
申論熱點材料閱讀
【熱點背景】
6月7日,安徽霍邱,40歲的男子楊國軍參加高考,,引起關注。據霍邱縣廣播電視臺報道,,他這么做是因為教育兒子時卻被質疑沒資格,,還被反問“你有能力你學點文化,你咋考不上大學”,。
【綜合分析】
這位趕考教兒的父親得到眾人贊揚也不意外,,它為“言傳身教”樹立了一個典型。以身作則,如果這個“苦肉計”能讓孩子幡然醒悟,,進而金榜題名,也是佳話一樁,。如果沒有達到效果,,也不能說這是胡鬧,畢竟教育是長久之計,。
但是從理性上講,,這樣的做法不是太有可復制性,一是各人面對的教兒情景和背景不同,,就算做父親的能考上“清北”,,做孩子的也可能不為所動;二是不是所有的家長適合趕考,教育水平不同,,得到的效果盡然不同,。
但我們的確可以從這件事中得到某種有益的啟示:當家長面對不聽話的孩子時,與其對孩子采取霸蠻,、強扭的做法,,不如換一種思路,從自身打開“突破口”,。正如楊國軍所言,,作為一個父親,他要提高自身的素養(yǎng)水平,,要做到言傳身教,。這話頗有水準,楊絳先生也說過“最好的教育就是言傳身教”,。她和錢鐘書先生就是以“言傳身教術”把女兒錢瑗培養(yǎng)成為一名知名學者的,。
生活中,我們不難看出,,每個父母,,不管你是自覺還是不自覺,說的每一句話,,做的每一件事,,都在潛移默化的影響著我們的孩子健康成長。很多家長一邊掄著大棒訓斥孩子不好好讀書,,一邊卻自個兒“歌舞升平”,,成天麻將和手機不離手,啥書都不看,。“你們這樣的表現,,如何讓孩子信服?
一些家長還不自知、不反思,一味在孩子身上找毛病,,只能讓家庭教育步入誤區(qū),、打上死結。列夫·托爾斯泰說過:“教育孩子的實質是教育自己,,而自我教育則是父母影響孩子最有力的方法,。”因此,培養(yǎng)高尚的品格修養(yǎng),、良好的生活習慣是每個父母努力的方向,。
家長在教育意識上應該有所醒悟,認識到責任擔當的重要性,,從現在開始,,在言傳身教方面多加考量,多動腦筋,。一味埋怨孩子,,甚至拿自己當年和孩子的當下做對比,這不是家庭教育的正確打開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