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黃琳斌
最近,,公務員報考熱再次引起各方熱評。一方主要是指責眾多報考者的動機主要是追求好待遇和對公務員“好處”過多的反思,,另一方認為報考熱源于廣大青年報效祖國的愿望,認為對報考公務員的目的是想當官、拿高工資等的猜測沒有根據(jù),。
筆者注意到,不論是“報國”論者還是“報已”論者,,都把追求好待遇當作
一種上不得臺面的想法,,似乎要報效國家就不能講吃好穿好住好。筆者以為,,這是多年來我們極力宣揚“大公無私”思想的殘余物,。
我們努力建設和諧社會,謀求全面發(fā)展,,說到底就是要讓全體人民過上精神和物質兩方面都越來越充裕的生活,。人人不但應是國家和社會的建設者,,還應是建設成果的享用者,“公”是由一定范圍,、一定數(shù)量的“私”組成的,,所謂公共利益就是一定范圍內私人利益的集合。如果這個范圍內的多數(shù)人都“大公無私”,,都不愿享受建設成果,,就實現(xiàn)不了公共利益,搞建設也就失去了意義,。因此,,我們要的是國家利益、集體利益和個人利益之間的有機統(tǒng)一,,而不是號召一味犧牲個人利益去滿足公共利益(筆者絕不贊成有的典型人物寧讓自家人長期受凍而去資助別家蓋屋,,寧讓妻子長期受病痛折磨而去資助別人治病,須知自家人也是人民的一分子),。就是說,,追求好待遇本身并非不光彩的事,在不損害國家和集體利益的條件下,,我們還要鼓勵人們努力追求自身待遇的改善,,形成三方利益之間的良性互動。
另一方面,,追求日益美好的生活也是人之常情,,是人類社會得以為不斷向前發(fā)展的動力,如果號召大家啃著咸菜,、點著油燈上網(wǎng)沖浪,,那就是違背人性和歷史發(fā)展規(guī)律。問題只在于:第一,,追求好待遇應通過合理合法的途徑,。第二,追求個人好待遇的同時要找好國家,、集體和個人利益之間的合理平衡點,;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我們更提倡盡量多照顧國家和集體的利益,。舉個例子,,一個副局長想轉正,他不搞任何花架子和小動作,,而是通以卓有成效的工作和良好的生活作風贏得升遷,,并在新的崗位上克盡職守,不但使個人因其升職提高了待遇,,也使國家和集體因其良好的表現(xiàn)而受益,,從而實現(xiàn)“三贏”,。
接下來讓我們回到“動機”之爭本身來。在筆者看來,,如果說認為多數(shù)青年人報考公務員主要出于個人私利是一種虛無主義,那么認為多數(shù)人的動機主要是為了報效祖國則是一種理想主義或一種宣傳調子,。
要想對當代青年的整體思想道德狀況作出較為客觀的判斷,,就得通過一定規(guī)模的科學的實際調查,否則“報國”也好,,“報已”也罷,,都缺乏扎實的根據(jù)。筆者個人的看法是,,根據(jù)通常的經驗,,當代青年的整體思想道德現(xiàn)狀最有可能呈現(xiàn)一種橄欖形,即思想道德很高尚者和很低劣者都不多,,多數(shù)人居于“一般”及其上下,。我們既不能因為媒體報道了大學生高消費、考試作弊甚至建黃色網(wǎng)站等就把當代青年想像得一塌糊涂,,也不能因為青年支教者徐本禹等人的感人事跡而把他們當成個個都是品質高尚,、立志報國的熱血群體。否則,,為什么近年的公務員報考中,,氣象、地震,、礦業(yè),、測繪、水利等國家急需的艱苦行業(yè)門可羅雀,,而有權有錢的組織部,、公安、稅務,、工商等擠得水泄不通,?
在現(xiàn)實面前,最好的辦法就是先承認和尊重它,,然后努力使之往有利于國家,、社會和個人的方面去轉變,“看破一切”或自欺欺人都可能妨礙這種轉變,。在現(xiàn)階段,,我們恐怕不能苛求大多數(shù)青年人做事要抱有高尚的動機。就拿報效祖國來說,,它有不同層次和多種途徑:志愿到老,、少,、邊、島工作固然值得尊敬和提倡,,想留在大城市當公務員甚至當官也不必苛責,,只要盡忠職守就是報效人民。當然,,在當前中西部和沿海農村地區(qū)亟需青年才俊,、各大城市幾乎人滿為患的現(xiàn)狀下,祖國和人民更需要廣大青年到基層去,,我們也要采取一些措施鼓勵青年人去山區(qū),、去中小企業(yè)建功立業(yè)。
更多關于 申論指導 的內容:
更多關于 國家公務員考試 的內容:
- 2012.06.20華圖名師鐘君談國家公務員考試申論備考策略
- 2012.06.18國家公務員考試歷年申論主題分析
- 2012.06.142013年國家公務員考試申論備考四大建議
- 2012.06.02廣東公務員考試與國家公務員考試申論異同
- 2012.04.17國家公務員考試申論直接提出三部曲對策
- 2011.12.27公務員申論技巧:多問題干幾個是什么和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