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9-18 14:24:55 公務員考試網 http://czjtsc.com/ 文章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國家主席習近平首次對美國進行國事訪問即將成行,,輿論關注在不斷升溫。美國官方多次表達對此訪的期待,,中方也用“歷史性”“里程碑”來描述此訪的重大意義,。此行看點頗多,主要有三大方面,。
雙方如何把控分歧?
近幾個月來,美國政府,、媒體和學界對中美關系表達了不少負面情緒,,既有對南海、網絡安全等具體問題的熱炒,,也有對中國對美政策基本走向的質疑,。
回顧歷史,中美元首互訪前夕,,美國輿論往往會集中聚焦于中美分歧,,甚至夸大分歧。這種以消極輿論為高訪“鳴鑼開道”的情況并不少見,,只是每次炒作的議題會有所不同,。此次美國涉華輿論環(huán)境可謂“似曾相識”,也有一些新的特點,。
這種負面輿論多少有施壓的意味,。在高訪前,,美國各種政治勢力和利益集團都會表達自己的立場,爭取于己有利的利益,,再加上美國新一輪大選在即,,總統(tǒng)競選人也站出來發(fā)聲,為高訪更增添了復雜的政治氛圍,。更為關鍵的因素是,,中國持續(xù)崛起已然改變了中美力量對比,美國對華戰(zhàn)略疑慮隨之上升,,擔心美國的國際競爭力會被“削弱”,。
對于雙方來說,這是一次增信釋疑之旅,,畢竟兩國都希望這是一次成功的訪問,。此訪成功的衡量標準之一,并不是徹底消除了哪些分歧,,這本身不現(xiàn)實,,而是如何對待分歧,能否把控好分歧,,防止中美關系脫軌,。
正如王毅外長所說,習近平將利用此訪,,把中國和平發(fā)展,、合作共贏的理念講清,把中美合則兩利,、斗則俱傷的道理說透,,把美國擔心中美在對待當今國際體系和亞太秩序等問題上發(fā)生沖突的“心結”打開。
多做增信釋疑的工作,,這當然不只是中方一家的事,,美方也有責任。美國政府不能放任南海和網絡安全等問題成為涉華輿論的主導議題,。畢竟,,美國在網絡安全問題上一味扮演無辜受害者的角色,歸罪甚至制裁中國,,解決不了問題,,只會惡化雙方在網絡安全領域的關系;在南海問題上,美國不是爭端當事方,,而且“無利不起早”,,插手多了,自然引發(fā)中方質疑其戰(zhàn)略意圖。
兩國如何拓展合作?
美國輿論涉華負面情緒有所上升,,并不代表這種情緒已經成為涉華輿論的主流,。近日, 94位美國知名企業(yè)的首席執(zhí)行官聯(lián)名致信習近平主席和奧巴馬總統(tǒng),,呼吁習主席對美進行國事訪問期間,,兩國領導人聚焦雙邊經濟合作,推進中美雙邊投資協(xié)定(BIT)談判,,認為“作為世界最大的兩個經濟體,,中美之間需要一種正面和長遠的商業(yè)伙伴關系,這對全球經濟穩(wěn)定發(fā)展至關重要,。”這些大公司包括美國幾乎所有的重要企業(yè),,其呼吁反映了美國企業(yè)界對中美經貿合作的重視和習近平此訪的期待。
中美重新打開交往大門40多年來,,不論兩國國內政治如何變化,,政府領導層如何更迭,還沒有出現(xiàn)任何一方主觀上想把兩國關系搞砸了的現(xiàn)象,。也就是說,,主觀上,雙方都把促進和發(fā)展中美關系放在首位,,同時把客觀上有可能對兩國關系產生沖擊的分歧控制在一定范圍內,。減少和抑制消極因素,努力擴大兩國關系中的積極面,,始終是中美關系的基本訴求,,也是中美關系能夠總體上保持向前發(fā)展的關鍵所在。
兩國關系中的積極面大于消極面,,其根本原因在于中美之間共同利益大于分歧,。有時分歧的激化會讓關心和支持兩國關系的有識之士感到沮喪,但一個明顯的趨勢是,,在有效管控分歧的同時,,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擴大雙方利益的匯合點、深化兩國互利合作上去,,這越來越成為兩國的一個高度共識。每一次中美戰(zhàn)略與經濟對話,,都會產生一個長長的成果清單,。仔細研究一下這些成果清單就會發(fā)現(xiàn),兩國合作的領域不斷拓寬,,合作的層次不斷深入,,而且由雙邊更多地向多邊領域拓展,涉及第三方的合作也在不斷增加。雙方合作多了,,占據(jù)主流,,分歧自然會退居次要地位;合作多了,也會為分歧的解決創(chuàng)造更為積極的氛圍,。
王毅外長日前在有關習近平訪美的演講中,,一口氣羅列了此訪期間雙方將可能達成重要共識和簽署重要合作協(xié)議的十多個領域,其中包括經貿,、能源,、人文、氣候變化,、環(huán)保,、金融、科技,、農業(yè),、執(zhí)法、防務,、航空,、基礎設施等。其中,,雙方BIT談判會取得何種新的重要進展,,兩國為雙邊貿易、相互投資等領域設立什么樣更高,、更富有雄心的目標,,特別值得期待。
相關內容推薦:
10萬+
閱讀量150w+
粉絲1000+
點贊數(sh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