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1-30 11:54:40 公務員考試網
文章來源:安徽分院
一、熱點概況
隨著“種草”社交平臺的使用普及,越來越多的網民習慣在消費之前,,通過平臺搜索別人的分享筆記來做產品功課,再決定是否購買,。不過,,部分品牌方給“素人博主”提供植入“軟廣”的偽“素人筆記”,正讓“種草平臺”成為“韭菜平臺”,。
二,、各方觀點
@ 亂花漸欲迷人眼,普通用戶越來越分不清,,自己看的是分享還是廣告,。有用戶抱怨,從開屏廣告,、品牌方賬號廣告推送,,到博主分享內容軟植入,不知道是在“種草”還是在“種韭菜”,。
@ 中國傳媒大學副教授 素人博主“變現”是行業(yè)發(fā)展過程中的必然過程,。當優(yōu)質廣告資源被頭部博主搶占,素人博主能接觸的資源必然是有限且低端的,,這就難以靠素人博主自律來解決,,而要依靠平臺的監(jiān)管與把控,長效治理,。
三,、深度解析
虛假軟廣的危害
由于自媒體在廣告選擇上不加以鑒別,諸多三無產商利用自媒體渴望流量變現的心理主動與之合作,,加之這些軟文廣告在進行推廣時形式較為隱蔽,,并不是直接以廣告的形式存在。這使得消費 者在面對這些軟文推廣時缺乏足夠的警惕心,,往往因為對自媒體的信任選擇直接購買,。而這些產品由于缺乏足夠的質量保證和售后服務,,導致很多產品都存在欺詐性質,使得購買者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失,。同時,,這種不正當的商業(yè)行為也會造成“劣幣驅逐良幣”的效應,在挫傷消費者信任的同時也讓一些正規(guī)經營的廠家遭受池魚之殃,,干擾正常網絡秩序,。
產生的原因
一方面,推廣軟文大行其道來自于自媒體和廠商因為共同利益需求的不謀而合;另一方面,,網絡欺詐近乎為零的違法成本,,也助長了這股歪風的形成。消費者在意識到其受到欺詐后,,沒有合法的途徑去維護自身權益,。網絡平臺在發(fā)現此類違規(guī)行為時最多只是予以封號處罰,自媒體完全可以重新再開一個信號,,進行新一輪的“割韭菜”,,根本不用承擔任何損失;同時相關法律也存在缺失,政府在軟廣欺詐這一方面也缺乏足夠的懲處手段,,讓一些不法商人得以肆無忌憚,。
對策
1. 自媒體強化自律意識。很多購買行為的產生都源于消費者對自媒體的信任,,流量變現,,這種行為本身沒有任何錯誤,但前提是不能傷害他人權益,,枉費他人的信任,。從短期來看,這種行為或許能獲取一定的利益,。但是從長期而言,,不僅對自媒體本身的信譽是一種損害,同時也不利于整個行業(yè)的發(fā)展,。因此,,自媒體應有長遠眼光,約束自身行為,。
2. 平臺加強監(jiān)督管理,。作為自媒體的運營管理方,平臺應有不可推卸的管理責任,,對于一些違規(guī)行為,,平臺應從技術手段上予以約束,同時加大懲處力度,,凈化網絡空氣,。
3. 政府加強監(jiān)管,。隨著時代的發(fā)展,舊有的法律體系很難有效地解決當前的一些侵害普通人權益的問題,,因此政府應盡快完善相應法律體系,,補足法律漏洞。同時相關部門應加大懲處力度,,提升違法成本,,維護法律尊嚴,讓不法者在法律面前望而卻步,。
4. 消費者加強鑒別能力,,主動維護自身權益。面對隱蔽式軟文,,消費者應加強自身鑒別能力,,不能對網絡上的信息一味聽之信之,同時,,一旦發(fā)現自身權益受損,消費者應主動向平臺和相關部門進行反饋,,共同監(jiān)督,。
相關內容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