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2-10 16:17:29 公務員考試網 http://czjtsc.com/ 文章來源:華圖教育
來源:中國網 2013-12-10
生態(tài)文明建設需要擺脫“人類中心主義”的羈絆,樹立“生態(tài)整體主義”思想。地球的生態(tài)系統如果遭到巨大的破壞,人類的文明就可能進入黑暗時期。
作者:穆光宗
穆光宗 北京大學人口研究所教授
在全球化影響日趨深化的時代,,文明的對話、尊重、和諧和共榮就成為最高層面的話題,,成為人類共同關注的話題,也是與人類命運休戚相關的話題,。
當今的地球文明是文明沖突升級的世紀,,是弱肉強食、適者生存的“叢林法則”大行其道的世紀,。全球文明缺乏共同的價值觀,,全球文明是各種區(qū)域文明的地理拼盤,其中有融合和借鑒,,也有對峙和沖突,。早在1988年,,著名社會學家和人類學家費孝通教授率先提出“文化自覺”觀點,這就是在學術思想界倍受尊重的“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的思想,,這是文明發(fā)展的全球理想,。然而,事實與理想反差很大,,我們看到的是:地區(qū)性武力沖突頻乃,,生命價值一再失落。例如,,如果一種弱勢文明掌握著賴以生存和發(fā)展的戰(zhàn)略性資源(如石油),,那就往往成為強勢文明覬覦的對象和征服的對手。
地理大發(fā)現之后,,人類的文明沖突從文明內部沖突擴張到文明與文明之間的外部沖突,,或者說強勢文明和弱勢文明的沖突,進入征服和掠奪的工業(yè)文明時代,,一個在野蠻中生長文明,、在殖民中擴張文明的時代。從洪荒年代走到武力拓展的全球化時代,,人類的文明無法從根本上抹去“叢林法則”的野蠻和血腥,。文明對話需要力量的均衡。力量懸殊的文明是無法對話的,。
人類的文明從性質上講包括了兩種,,即霸道文明與和道文明。在霸道文明的價值體系中,,崇尚的是軍事力量,,是拳頭和大棒。戰(zhàn)爭是文明野蠻對話的具體表現,。在和道文明的價值體系中,,崇尚的是和合和互補。文化交流是文明詩意對話的具體形式,。
工業(yè)文明出現之后,,人類的文明沖突從人與人之間的沖突升級為人與自然的沖突。恩格斯關于英國工人階級狀況的報告在制造業(yè)發(fā)達的南部中國重現,。環(huán)境對人類生存和發(fā)展的抑制力量大大加強,。其時,經濟力量成為文明演進的主要推手,。一直到20世紀60-70年代,,人類的知識體系中才首次出現了“環(huán)境保護”的概念,,有了《寂靜的春天》的無奈,有了羅馬俱樂部《增長的極限》的忠告,,有了《只有一個地球》的呼喊,。
全球化時代的地球文明更多是經濟-文化-社會的多重沖擊和滲透、沖突和交融,、挑戰(zhàn)和應對,,全球化是歷史的潮流,是人類文明重建和的重要機制,。文化力量成為新文明演進的主要推手,。
我們需要什么樣的文化力量來促進文明的和諧和共同繁榮?首先是“自覺”,,每一種文化和文明都有它自己的優(yōu)長,。其次是“尊重”。尊重每一種文明的生存法則和生命價值,,因為這是地球文明生態(tài)的多樣性所需要的,。弱勢文明需要的是強勢文明的幫助,而不是干預,,這是文明尊重的起碼準則,。再次是“互助”。人類的文明沖突和文明對話只有在“生態(tài)文明”道德倫理的指引下才能走向光輝的未來,。擺脫人類中心主義的束縛,,提倡生態(tài)整體主義的理念,創(chuàng)造真善美的現代生態(tài)文明體系,。
天地人和是文明的最高境界,。天和、地和,、人和的“天地人和”是最高的生態(tài)文明,,也是人類不息的追求。人口與文明的關系若何,?我對人口的樸素理解是:人口人口,,一人一口,人決定口而決不是相反,。可以以為——人口是社會生活的主體,,人口是社會生存的基礎,,人口是社會發(fā)展的動力——這是對人口在文明中的角色、地位和作用的公理性認定,。
在中國文化先驅打通古今,、縱橫捭闔的寬廣視野中,,天、地,、人是人類生存系統中最重要的三個要素,,它們之間存在著“和而不同”的關系,雖然在復合的生態(tài)系統中它們各有各的位置和作用,,表現出自身的差異性和系統的多樣性,,但是只有“和諧”達成了多樣性的統一。這就是我們對生態(tài)系統本來面貌的尊重,。人口的繁衍和生息也呈現出一種生態(tài)的規(guī)律和秩序之美,。
在追求天地人和“生態(tài)大美”的過程中,我們需要遵循生態(tài)文明的一條根本法則:“各重其重”,,或者說天地人都有自己的生態(tài)自覺和生存努力,,“優(yōu)勝劣汰、適者生存”的叢林法屬于原始生態(tài),,但在文明生態(tài)中我們都要明白各自的“生態(tài)位”,,天地人和,自重其重,,其中人和是關鍵,。
多樣性不僅呈現出豐富多彩的生態(tài)風姿,而且是生態(tài)文明生生不息的根本動力,。多樣性是一個生態(tài)文明所需要的基本條件,。人類對生物多樣性的喪失應該保持高度的警惕。天地之大德曰生,,多樣性是一件大好事,,但多樣性必然包含著差異性,事物總是存在著正反兩個方面的差異構成矛盾的統一體而相輔相成,,差異性同時潛伏著沖突和挑戰(zhàn),,有差異就有競爭,如果差異性大到對立的程度就會爆發(fā)沖突甚至戰(zhàn)爭,。自然的和諧可能是“優(yōu)勝劣汰,、適者生存”的結果,社會文明的和諧也可以是“以文化之,、和諧共榮”,。文明的和諧正是對差異的尊重和對沖突的調和。
生態(tài)文明建設需要擺脫“人類中心主義”的羈絆,,樹立“生態(tài)整體主義”思想,。當然,人乃天地之秀、萬物之靈,,在地球生態(tài)系統中其“生態(tài)位”最高,,但是人在天地之間而不是天地之外,受到天地的約束和局限,。人類的生態(tài)自覺是指生態(tài)道德的自覺,。人要清楚自己的位置和權重,要擺正自己的生態(tài)位,,“各重其重”包含了“敬畏自然,、感恩天地”的思想。地球的生態(tài)系統如果遭到巨大的破壞,,人類的文明就可能進入黑暗時期,。這就是為什么聯合國要關心安全、發(fā)展,、人權和氣候變化的重要原因,,這些問題其實是相互關聯的�,!案髦仄渲亍钡乃枷胫邪恕白灾仄渲亍�,,就是尊重自己的領導者角色和地位并切實發(fā)揮好維護和建設生態(tài)系統的作用。
最后,,我想以早年登臨泰山之巔時寫下的兩句詩作為結尾:“古今多少事,,成于我之外”�,!暗赖轮摇笔恰爸t虛之我”和“自強之我”的結合,,人類既要培育生態(tài)自覺,也要進行生態(tài)建設,,相輔相成,,方成大業(yè)。
http://opinion.china.com.cn/opinion_99_88399.html
相關內容推薦:
下一篇:功成不必在我,應先從追責開始
10萬+
閱讀量150w+
粉絲1000+
點贊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