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1-29 09:19:20 公務員考試網 http://czjtsc.com/ 文章來源:華圖教育
近期,北京等地出臺中高考改革方案降低英語權重,,釋放出淡化英語教育的信號,。這一改革旨在減輕學生負擔,,強化母語教育,,傳承和弘揚中華民族文化傳統(tǒng)。那么,,淡化英語教育能否實現上述預期,?
筆者認為,即使是把英語完全取消,,學生負擔也不可能真正降下來,。學生為取得好成績,會把從英語中可能節(jié)省下來的時間,、精力轉移到其他學科,。中國學生課業(yè)負擔重的根源在于現行教育體制,體制不變革,,學生負擔不可能真正減輕,。
當前國人的母語、母文化水平大大下降,,有人認為是英語擠占了母語,、母文化生存的時間和空間,,這種看法站不住腳。從漢代到清末,,國人基本只學國學,,現在則要將精力分攤到近十門科目上,用于語文的時間自然就減少了,。但不能把“罪過”都算在外語頭上,,外語只不過是其中的十分之一罷了!而且母語教育和外語教育并不矛盾。臺灣對中學生英語的要求比大陸高不少,,可是臺灣學生的母語母文化水平普遍比大陸學生的要好,。王國維、胡適,、陳寅恪,、錢鐘書等先生通曉幾種甚至十幾種外語,而他們的母語母文化水平也非同尋常,。
淡化英語教育,,將大大削弱我國的英語能力,從而影響我國信息化和科技創(chuàng)新步伐,。世界大多數科技文獻都是用英語撰寫,,多數網絡信息的載體也是英語,讀不懂人家的科研文獻,,失去海量信息來源,,還如何師夷長技、借鑒吸收,?從國家戰(zhàn)略利益層面看,,中國在睦鄰戍邊,、資源和反恐等方面對世界的依賴日益加強,,國家利益正向世界各個角落延伸,這也需要有力的外語支持,。
歐盟要求公民學兩門外語,,“多言多語人”是未來的發(fā)展趨勢。掌握一門外語,,不僅有利于國家間相互了解與理解,,還能更好地認識、豐富和發(fā)展母語,,有利于研究,、傳承和弘揚中華文化。馮友蘭,、林語堂,、葉嘉瑩用英語著書立說,,在海外傳播中華文化,就是一證,。
要減輕學生負擔,,傳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yōu)秀文化,需要的不是在學科分值上做加減法,,而是更新教育理念,,并創(chuàng)制新的語文和外語教學綱要以及教材、教法,,提高一線教師教學水平,,并針對不同領域和層次,制定相應的外語能力標準,。力避一刀切和全民盲目學英語,,這才是當務之急!(作者是北京外國語大學語言研究所副研究員)
相關內容推薦:
10萬+
閱讀量150w+
粉絲1000+
點贊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