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1-18 09:53:20 公務員考試網 http://czjtsc.com/ 文章來源:華圖教育
在強臺風“海燕”重創(chuàng)菲律賓后,,包括中國在內的多個國家向菲伸出援手,但國內有些人表示反對。筆者認為,,援菲問題不是一個支出與收入能否平衡的計算題,,而是一道人道主義的情感測試題,。
菲律賓風災發(fā)生后,,很多外國媒體均將視線對準災民。筆者注意到,,有的電視臺在長達數小時的實時播報中,,突出講述災民慘狀。一些報紙也將類似的大照片放在頭版,。這些報道突出體現了人道主義關懷,,所講述的普通災民的故事也在打動著人心,促使很多國家的民眾主動為菲災民提供援助,。
在中國,,這件事最早只是一則普通的國際新聞,來自現場的報道在最早幾天幾乎沒有,。中國媒體的相關報道多為轉述菲政府有關機構發(fā)布的消息,,以及其他外國通訊社的報道,很少有對災民情況的直接報道,。這影響了中國民眾對現場慘狀,,特別是災民境遇的感受。看過中國媒體的報道,,很難想象,,這場舉世關注的大災難就發(fā)生在離中國廣州僅兩小時飛行航程的鄰國。
對菲律賓災民的關注度,,表明我們與這個世界,、與亞洲周邊國家還存在一定的心理距離。我們與包括菲律賓在內的周邊國家,正在通過鐵路,、公路和航運的連通來建立更為密切的聯(lián)系,,但我們也需要在精神和心理上的連通,。
地理的距離不難拉近,,中國也有這樣的能力。派幾架飛機給急需求助的菲律賓送去食品更不是什么難事,。但心理的距離可能更難拉近,。《環(huán)球時報》曾發(fā)表社評,呼吁積極救援菲律賓,。但從網民的跟帖看,,持反對意見的不少。有一些人提到中菲之間存在的南海島嶼之爭,,還有一些提到真正應當援助的是中國自己那些受災的地區(qū),。更有中國媒體發(fā)表評論認為,“愛”并不是毫無原則的,,“愛”從來都是相互給予的,。
把人道主義的“愛”看作是某種程度的等價交換,反映了中國人精神層面的誤區(qū),。在這個世界上,,不同民族之間的關系并不只有利益的盤算。真正能感動世界,、能永駐人心的,,是不求回報的真愛。而人道主義講的就是無私而不求回報,。加拿大的白求恩不遠萬里來到中國,,幫中國人民進行抗日戰(zhàn)爭,不是要為自己換取什么利益;抗日戰(zhàn)爭中,,聶榮臻元帥救助日本孤兒美穗子,,就是出于發(fā)自內心的人道主義情懷。
人道主義是個人的精神品質,,同樣也是一個民族的精神品格中的基本元素,。決定一個國家在世界舞臺上地位的,不只是硬實力的打造,,還需要培育包括人道主義情懷在內的精神素質,。如果我們連人道主義援助也要算計,世界又會以怎樣的眼光來看我們,?(作者是人民日報高級記者)
相關內容推薦:
下一篇:“自畫像”要經得起群眾打量
10萬+
閱讀量150w+
粉絲1000+
點贊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