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3-04 16:44:13 公務員考試網 http://czjtsc.com/ 文章來源:華圖教育
我國是世界上居民儲蓄率最高的國家,。在4.3億戶家庭中,住戶存款是主要的資產形式,。截至2014年末,,中國金融機構的各項存款余額高達116萬億元。
然而,,公認十分安全的一筆筆銀行存款,,近日卻在多地頻頻出現(xiàn)“失蹤”:浙江杭州42位銀行儲戶發(fā)現(xiàn),自己的數(shù)百萬元存款僅剩少許甚至被“清零”,;瀘州老窖等知名企業(yè)存款也出現(xiàn)“異常”,,近3個月就有存在農業(yè)銀行、工商銀行的5億元不知去向,。
存款怎么會丟失,?能找回來嗎?該由誰來負責,?“新華視點”記者進行了調查,。
“存款大盜”與銀行“內鬼”合伙冒領 “忽悠”銷售存款變“保單”
2014年初,浙江杭州某城市商業(yè)銀行的儲戶張先生查詢賬戶時發(fā)現(xiàn),自己戶頭上的200余萬元存款竟然只剩幾塊錢,。他隨即向銀行方面投訴,,報案后,經杭州市西湖區(qū)警方查明,,該案件共涉及多家商業(yè)銀行的42位儲戶,,總計9505萬元存款“不翼而飛”。
據警方及銀監(jiān)部門通報,,近期,,類似的存款“失蹤”案件在浙江、河南,、安徽,、湖南等地屢屢發(fā)生:2014年10月,上市酒企瀘州老窖在中國農業(yè)銀行長沙迎新支行的1.5億元存款失蹤,;今年1月10日,,瀘州老窖又發(fā)布公告稱,在工商銀行河南南陽中州支行等處的3.5億元存款出現(xiàn)“異常”,。
記者調查發(fā)現(xiàn),,儲戶的存款往往被不法分子乃至銀行內部人員通過各種手段盜取:
--“存款大盜”與銀行“內鬼”合伙冒領,。據杭州市多位受害儲戶回憶,,自己存錢時均曾遇到銀行柜臺人員推銷,承諾可將資金以某種高利息的形式存入,。“經調查,,這就是犯罪團伙和銀行內部人員勾結,打著高利息旗號騙取存款,。”杭州西湖區(qū)警方相關負責人說,。
據介紹,“存款大盜”專門針對各大銀行存款下手,。銀行內部人員被買通后,,儲戶在柜臺存錢時,資金被存入后立即被轉到其他賬戶上,。目前,,案件嫌疑人邱某已被杭州警方抓獲,另一嫌疑人何某也于今年1月4日在出逃期間被上海鐵路警方抓獲,。
--遭遇“忽悠”銷售,,部分存款變“保單”。據某國有銀行知情人士透露,,柜面人員以各種方式變相銷售保險,、基金等產品,,也是存款“失蹤”的原因之一。
“存錢回來才發(fā)現(xiàn),,拿到的不是存款單而是保險單,。”安徽蕪湖市民宋先生告訴記者,今年1月6日上午,,從北京打工回鄉(xiāng)的他將攢下的5萬元存入郵儲銀行南陵支行某營業(yè)部,,出具的“存單”卻是中國人壽保險投保單,還標注為“銀行,、郵政代理專用”,。
“保險或理財銷售人員往往和銀行柜臺人員串通,‘忽悠’銷售產品以分享提成,。”安徽一家小額貸款公司信貸負責人透露,,有些高息存款其實就是非法集資,即柜員違規(guī)將儲戶存款直接轉賬給缺錢的企業(yè),,從中賺取“中介費”,。
--系統(tǒng)缺陷、信息泄露,,存款被盜取。“存款丟失還與銀行票證系統(tǒng)有缺陷,,或存款人信息泄露有關,。”廣東勝倫律師事務所律師劉繼承說。
人民檢察院案件信息公開網顯示,,1月8日,,四川瀘州市人民檢察院對涉嫌騙取瀘州老窖存款的四人批準逮捕。嫌疑人僅通過偽造的銀行票證,,就成功從銀行騙取瀘州老窖公司上億元存款,。
問責難 索賠“幾乎不可能”
“存款丟失后,大家最關心的是能否索賠追回,。”北京中銀律師事務所律師徐玉平說,,現(xiàn)實情況是,“幾乎不可能”,。
中國人民銀行關于執(zhí)行《儲蓄管理條例》的若干規(guī)定中明確表示,,“國家憲法保護個人合法儲蓄存款的所有權不受侵犯。”工商銀行,、農業(yè)銀行等目前出具的存單內容中,,也對銀行對存款的保管責任有明文規(guī)定。但對存款冒領,、丟失應如何處理均沒有具體規(guī)定,。
面對存款冒領,、丟失等質疑,多數(shù)商業(yè)銀行往往將責任推到員工個人甚至是“臨時工”身上,。
“確定是銀行,、儲戶還是員工個人的責任十分困難。”劉繼承說,。安徽一些遭遇“存款變保單”的郵儲銀行儲戶向記者反映,,誤導銷售多發(fā)生在偏遠地區(qū),柜臺人員甚至折疊存單只露出簽名欄,,直接讓警惕性不高的儲戶簽名,。
有些銀行聲稱冒領人提供了儲戶姓名、開戶時間,、賬號及住址等信息,,因此責任在于儲戶泄露了個人信息。“但從因果關系來看,,信息泄露不能說明儲戶一定存在過錯,,銀行方面同樣可能造成儲戶信息泄露,直接導致存款丟失,。”徐玉平說,。
例如,根據湖南省公安廳通報,,2005年,,湖南衡陽市民胡某將1500萬元存入工行湖南衡陽市白沙洲支行,不久后卻只剩下600元,。經公安機關調查,,該詐騙案件3名犯罪嫌疑人中包括該支行行長的弟弟,嫌疑人偽造了存款人留存在銀行的公司印鑒,,并在銀行順利掉包印鑒,,取走上千萬存款。
存款丟失后,,獲賠更是艱難,,扯皮數(shù)年的情況司空見慣。2008年,,儲戶張某將900萬元存入工商銀行江蘇揚中支行,。存款到期后,卻發(fā)現(xiàn)已被銀行營業(yè)部主任何衛(wèi)華轉走,,用于償還個人債務,。經過6年訴訟后,2014年,,二審法院認定銀行無過失,。
在湖南,、浙江等地發(fā)生的存款丟失案件中,儲戶索賠同樣經過多年也沒有說法,。一些“丟錢”的上市公司也屢屢與銀行對簿公堂,。例如,上市公司酒鬼酒2013年曾宣布在中國農業(yè)銀行杭州分行1億元存款被盜,。事后盡管嫌疑人被捕,、部分失款被追回,仍導致上市公司在當年虧損3668萬元,。這意味著大部分損失依然由股東承擔,。
“銀行拿他們沒辦法”?
據杭州警方知情人士介紹,,“存款大盜”往往在一地或一家銀行得手后,,才會展開大規(guī)模作案。以本次在杭州作案被抓獲的團伙為例,,他們不僅在浙江省內作案,,還曾在鄰近多省得手,涉及的銀行包括國有大中銀行和地方小型農信社,。“盡管手法高度雷同,,銀行卻拿他們沒辦法。”
中國社會科學院博士后郭華等專家表示,,存款丟失越來越頻繁,,從中小銀行到國有大行,一定程度上表明銀行對違法違規(guī)的警惕意識低下,,技術升級遲緩,。理論上來說,,除了系統(tǒng)顯示錯誤外,,丟錢現(xiàn)象完全能夠杜絕。
根據《商業(yè)銀行代理保險業(yè)務監(jiān)管指引》,,銀行銷售人員不得將保險產品與儲蓄存款,、銀行理財產品等混淆,不得套用“本金”“利息”“存入”等概念,。但是,,對于銷售人員的違規(guī)行為,對機構沒有明確的處罰規(guī)定,。
復旦大學金融研究院教授張宗新認為,,儲戶與銀行間構成的是儲蓄合同關系。儲戶存在銀行的錢,,如果被犯罪分子通過系統(tǒng)漏洞冒領,,除非儲戶參與其中,,否則銀行至少要承擔部分責任。
然而在實際中,,商業(yè)銀行卻頻頻要求消費者自己取證,,否則對“丟錢”不負責。“存錢時說國有大行最可靠,,還有監(jiān)測系統(tǒng)等‘高科技’保護,,丟了錢又來找儲戶要證據、要錄音,。”廣東一家上市公司財務總監(jiān)表示,,對類似案件應采取舉證責任倒置,由銀行自證沒有過失,。
一位銀行業(yè)內人士坦言,,在沒有書面證據和錄音的情況下,銷售人員往往不承認存在誤導,,因此也需要督促銀行完善合同監(jiān)管,,建全可疑交易監(jiān)測系統(tǒng)。“現(xiàn)在一些基層員工甚至私下和保險公司等第三方展開‘合作’,,并享受提成,,銀行方面至少應當為監(jiān)管不力承擔責任。”(記者 杜放 方列 羅政)
相關內容推薦:
10萬+
閱讀量150w+
粉絲1000+
點贊數(sh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