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2-26 17:05:02 公務員考試網(wǎng) http://czjtsc.com/ 文章來源:華圖教育
編者按:2013年6月,斯諾登曝光美國竊聽計劃的棱鏡項目,,在國際上引起極大震動,。其實,在新世紀以來的影視作品中,,以“竊聽”或情報為題材的作品并不少見,,如《竊聽風暴》、《全民公敵》等,。這些影片中往往摻雜著較多的意識形態(tài)因素,,常常通過“竊聽”故事將敵對的竊聽者和竊聽機構描述為“自由”的敵人。然而在斯諾登事件中,,我們看到,,恰恰是美國這個以“自由”為標榜的國家,在實施著最為隱秘而廣泛的“竊聽”,,這與上述影片中的意識形態(tài)指向形成了強烈的反差,。這也讓我們思考影視作品中的意識形態(tài)表述問題,以及在新的科技條件下人類的自由與安全,、民主表象與現(xiàn)實真相之間的矛盾關系,。意識形態(tài)及其斗爭沒有終結。本期以這些問題為中心展開討論,。
竊聽故事使意識形態(tài)隱秘有效地發(fā)揮影響力
◎ 王 磊
竊聽故事比較有名的有《竊聽風暴》,、《全民公敵》、政治寓言小說《1984》及同名電影,,以及各種間諜故事中涉及的竊聽內容�,,F(xiàn)實生活中的竊聽事件也不少,比如最近的斯諾登事件、前兩年的默多克新聞集團竊聽丑聞,,歷史上有名的水門事件,,等等。無論是竊聽事件,,還是竊聽故事,,都可能有很多復雜的表述。在這些表述過程中,,往往都會有選擇性的意識形態(tài)植入,,用某種特定的、有傾向性的觀念,,影響受眾對事件的判斷和思考,。
《竊聽風暴》是同類題材電影中非常成功的一部。這是一部2006年,、即柏林墻倒掉17年之后拍攝的德國電影,,故事時間是1984年,距離柏林墻倒掉大約5年,。柏林墻的倒掉意味著冷戰(zhàn)格局的改變,,后來蘇聯(lián)解體,冷戰(zhàn)結束,。在這樣一個歷史節(jié)點上,,日裔美國人福山提出了“歷史終結論”,宣稱人類歷史從此終結,,西方實行的自由民主制度將是人類最終的,、唯一的、合理的制度,。這種觀點代表了冷戰(zhàn)結束后思想界普遍存在的一種情緒和觀念,,反映的是西方制度和意識形態(tài)優(yōu)越論,。聯(lián)系到丹尼爾·貝爾那本從1960年到2000年多次再版的《意識形態(tài)的終結》,,這種歷史歸于西方的思想觀念由來已久,并在冷戰(zhàn)后達到頂峰,。
《竊聽風暴》就是在這樣的歷史和思想背景中產(chǎn)生的,,因此是一部典型的后冷戰(zhàn)影片,是勝利者對失敗者一次居高臨下的政治和道德審判,。它在藝術上是成功的,,巧妙的藝術手法使意識形態(tài)的植入和表述自然流暢,強烈的藝術感染力壓制了受眾對歷史與現(xiàn)實復雜性的思考,,讓觀眾很容易順從影片的邏輯,。電影中營造出上述效果的幾大要素是這樣設置的:象征高壓統(tǒng)治的東德秘密警察,監(jiān)聽所有人;象征自由的藝術家群體,;一個嚴謹縝密,、善于竊聽和審問,但良知未泯的,、充滿人性的秘密警察,;還有一部帶有隱喻色彩的音樂作品《獻給好人的奏鳴曲》。把這些要素組合起來,,最終表達的就是人性和自由對專制極權的反抗,,同時表達了兩種意識形態(tài):反面的是所謂極權主義意識形態(tài),這是西方知識分子最喜歡討論的問題之一,;正面的是自由人道主義的意識形態(tài),,但在西方知識分子的解讀中,這不是意識形態(tài),,而是普世價值,。
這里有必要分析一下意識形態(tài)問題。西方知識分子傳統(tǒng),,在哲學上源自英美經(jīng)驗主義和實證主義,,這種知識傳統(tǒng)通常把意識形態(tài)的內涵狹隘化,不僅把它政治化,,而且刻意把它與所謂極權主義聯(lián)系起來,。出于冷戰(zhàn)時期對蘇聯(lián)文化宣傳的需要,西方把蘇聯(lián)的馬列主義定義為意識形態(tài),,而把自由主義宣傳為馬列主義意識形態(tài)的無辜對手,。
但是,這本身就是一種意識形態(tài),。討論意識形態(tài)理論和方法,,最合適的起點就是對自由人道主義意識形態(tài)的虛假性進行分析。這是現(xiàn)代社會最具代表性的意識形態(tài),,直到今天還在世界占據(jù)主導地位,。
最早明確地把這種思想歸于意識形態(tài)并給予批判性分析的是馬克思。馬克思最早使用的意識形態(tài)概念的含義,,就是指這種資產(chǎn)階級的以普遍人性為基礎的自由人道主義,。馬克思在批判和貶義的層面使用意識形態(tài)概念,并且揭示了這種意識形態(tài)以普遍真理的面目出現(xiàn),,但實質上掩蓋了特殊集團的利益,。馬克思在《德意志意識形態(tài)》等著作中對此進行了深刻分析,指出:在現(xiàn)代社會,,占統(tǒng)治地位的是“越來越抽象的思想,,即越來越具有普遍性形式的思想”,,統(tǒng)治階級的思想與統(tǒng)治階級本身分割開,使這些思想獨立化,,并賦予自己的思想以普遍的形式,,“把它描繪成唯一合乎理性的、有普遍意義的思想”。資產(chǎn)階級的這種思想,是在對封建神學,、宗教的斗爭中,用普遍抽象的人和神圣的人性置換掉了上帝之后的結果,。結果就是人成了神,因此現(xiàn)代資產(chǎn)階級的意識形態(tài)其實是一種世俗的宗教,,抽象人性就是它供奉的神,。這就是我們在流行的大眾文化里面通常會看到的,大家會以此作為評價藝術價值高低的最終標準,。
簡單說,,這是馬克思使用意識形態(tài)概念時的第一重意義,是馬克思對意識形態(tài)概念創(chuàng)造性貢獻的一部分,。馬克思還在中性的意義上使用意識形態(tài),,使意識形態(tài)理論成為一種社會科學研究方法,一種研究人類復雜的精神現(xiàn)象的有效方法,。這種方法可以澄清人類思想觀念的來源及其在社會中的作用,,使思想觀念去神秘化,找到觀念背后的具體歷史情境,、社會根源和階級基礎,,發(fā)掘出人類精神現(xiàn)象的社會、經(jīng)濟和政治本性,。在這個意義上,,意識形態(tài)作為一種理論和方法獲得了極大的活力和理論延展的可能性。
此后,,意識形態(tài)理論基本沿著兩個路徑發(fā)展,,一個是雖然受到馬克思的很大影響,但卻是屬于非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傳統(tǒng),。代表性人物是德國社會學家曼海姆,,他從意識形態(tài)理論發(fā)展出一套知識社會學,,雖然知識社會學仍然把思想觀念與社會歷史情境的關系作為核心,,卻把意識形態(tài)理論中的階級內容拋掉了,這樣就把意識形態(tài)理論轉變成了社會科學的一般性方法,。另一條路徑就是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傳統(tǒng),。從列寧開始提出無產(chǎn)階級和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理論后,,蘇聯(lián)、中國,,比較側重意識形態(tài)的建設性意義,,通常在中性的意義上使用意識形態(tài)概念,把文化思想領域作為意識形態(tài)領域看待,。
這個粗線條的梳理,,大體包含了我們通常所理解的意識形態(tài)含義。重要的是,,應當充分認識到意識形態(tài)理論的方法論意義,,它對人類文化和思想現(xiàn)象本質的揭示具有歷史意義。
《竊聽風暴》成功地表述了后冷戰(zhàn)時期西方資本主義社會的意識形態(tài),,成功地宣揚了自由人道主義價值觀,。而且,它所表現(xiàn)出來的審美趣味和藝術觀念,,本身就是這種意識形態(tài)的一個組成部分,。說它在藝術上成功,是因為這種普遍人性論的確能抓住人性的共通性,,成功地激發(fā)人的情感,,從而使意識形態(tài)發(fā)揮作用。但在現(xiàn)實中,,這種意識形態(tài)并不代表普遍的人的利益,,仍然只是維護少數(shù)統(tǒng)治集團的利益。
冷戰(zhàn)結束以來,,像《竊聽風暴》這樣以冷戰(zhàn)為內容的故事減少了,。在所謂意識形態(tài)終結的時代,在資本主義全球化時代,,直接的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的論爭減少了,,但資本在第三世界催生的新伊斯蘭主義、民族主義,、現(xiàn)代化和工業(yè)化意識形態(tài),,構成了文明沖突論的基礎。因此,,意識形態(tài)遠沒有終結,,被全球資本主義的冷戰(zhàn)勝利所壓抑的一切問題,都在不斷地尋找出口,。
�,。ㄗ髡邌挝唬褐袊囆g研究院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研究所)
竊聽故事隱含多重意識形態(tài)因素
◎ 李玥陽
《全民公敵》的出現(xiàn)有一個導火線,就是美國當時要通過《安全與保密法》,,這部影片事實上是在影射1978年以來美國政府不斷推進干涉公民隱私的法案,,也就是號稱能保衛(wèi)國家安全的法案,。
《全民公敵》的敘事方式值得研究。竊聽的危險以及人們對竊聽的焦慮在電影中一直是存在的,,《全民公敵》是怎么解決這個問題的呢,?它使用了一個特別老套的戲碼,這就是小人物最終會戰(zhàn)勝強權,,自由主義會戰(zhàn)勝保守的集權勢力,。悖論的是,這種自由主義神話一定要想象出比邪惡的強權更強權的正義力量,,通過這種更強權的正義力量來確保所謂自由的實施,。在《全民公敵》里,雖然主管是壞蛋,,但國家安全局局長卻是好人,。與其說這樣一個俗套是有效撫慰了大家,讓大家覺得自由主義的力量一定會戰(zhàn)勝集權,,不如說是在轉移問題的焦點,,把事關所有當下竊聽事件的最重要的問題,轉移到自由主義對抗專制主義這樣一個二元對立之上,。它所要達到的目的,,就是要不斷地復制自由主義的神話。
事實上,,《全民公敵》在很多地方已經(jīng)顯示出問題背后更重要的東西:一個是種族,,一個是階級,當然可能還有性別,。比如說在這部電影當中,,主人公是由威爾·史密斯扮演的一個黑人形象,黑人形象可能指代黑人,、美國少數(shù)族裔或第三世界的人,。這個電影不斷涉及等級秩序,比如說威爾·史密斯是一個勞工律師,,他還沒有被追殺的時候一直在討論一個關于勞工的案件,,工會主席被資本家收買以后就對工人暴力執(zhí)法,這是勞資矛盾,,是階級問題,。同時威爾·史密斯還遇到一個白人,這個白人跟他一起被竊聽,,白人一出現(xiàn)就不那么被動了,。作為一個父親的形象,威爾·史密斯不斷要向這個白人證明自己有保證自己隱私和自由的能力,。這個電影中的等級表達,,向我們提示了和“棱鏡門”事件相同的邏輯:自由究竟是誰的自由?隱私究竟是誰的隱私,?當誰的自由和隱私受到侵犯的時候,,這個事件才被作為一個自由和隱私的問題來討論?
我看《竊聽風暴》時一直有一個困惑,,這樣一部歪曲東德生活的電影是怎么被東德人接受的,?東德人難道不抗議么?看了一些材料才明白,,問題不是抗議不抗議,,不是東德能不能接受這種歪曲,而是在兩德合并以后這是第一次正面去表述東德,,東德人覺得終于能說自己的歷史了,,這已經(jīng)非常不錯了。在兩德統(tǒng)一后,,東德歷史一直是一個禁忌的話題,。有一個例證,《竊聽風暴》的男主角去世前在一次采訪中非常憤怒地爆料,,他的妻子曾經(jīng)在長達十幾年的婚姻中對他進行監(jiān)控,。這個婚姻已經(jīng)結束十幾年了,又被重提并鬧上法庭,,男演員從東德博物館,、檔案館調取了250頁監(jiān)聽記錄,以證明妻子對他的竊聽,。他的妻子很憤怒,、傷心,在2006年病死了,,接著2007年這個男演員也去世了,。當時正是《竊聽風暴》風靡之時,但德國所有雜志對此事都保持沉默,。從這個小的事件可以看出東,、西德社會的緊張,已經(jīng)合并十幾年了還是存在內在的分裂,。在這樣的情況下怎樣去表述東德呢,?以前東德一直以一個特殊的方式被表述,2001年第一部反映東德的電影叫《柏林生活》,,講述一個人進了監(jiān)獄出來后兩德合并了,,他是怎么去適應西德生活的,通過這種側面的表述反映東德,。2003年的《再見列寧》,,則是戲謔,、玩笑、戲劇式的表述,,對于斯塔西,、對于東德國家安全局,也是以滑稽可笑的蠢貨形象來呈現(xiàn)的,。所以這個時候出現(xiàn)的《竊聽風暴》,,第一次打破了舊的方式,比較直面地呈現(xiàn)東德的生活,,很多學者因此對之特別贊賞,。
電影之所以在德國那么火爆,很大的原因在于德國當時出現(xiàn)了東德懷舊潮,�,!对僖娏袑帯肪褪且徊繎雅f電影,我們在其中看到泛黃的畫面,,一個美麗的東德家庭在畫面前非常溫暖,,開玩笑、游玩,。在這部電影中,,出現(xiàn)了很多東德的品牌、電視節(jié)目,、小黃瓜,、小汽車、咖啡等,。2006年,,德國建成了東德博物館,把人們捐獻的老物件擺在里面供人懷舊,,而且街頭出現(xiàn)了賣東德老貨的攤子,。《竊聽風暴》對斯塔西的講述也構成了東德觀眾懷舊的一部分,。
另外,,導演在電影中的表述是特別復雜的,呈現(xiàn)的情感結構不像后冷戰(zhàn)主流敘述那么簡單,,是一種復雜,、糾纏的心態(tài)。一方面要把東德描述成一個冷酷無情的,、機器般的,、監(jiān)獄一樣的世界;另一方面,影片的結尾,,那個藝術家在兩德合并后再也寫不出什么好作品,,這時候有一個對話:現(xiàn)在德國有什么好呢?沒有目標可以依循,,沒有標的可以反抗,。在結尾處,這個藝術家重新提筆,,寫了一本書,,扉頁上寫著獻給我的竊聽者,。就是說,,他最后一次創(chuàng)作激情的來源依然是東德,最后一部作品甚至是向東德秘密警察中的一員致敬的,�,?梢姡@部電影反映了后冷戰(zhàn)時期東德人不能用單一價值觀再表述的東西,。
�,。ㄗ髡邌挝唬褐袊鴤髅酱髮W中國文化國際推廣研究所)
好萊塢通過竊聽故事塑造對國家的認同
◎ 李云雷
《竊聽風暴》很有沖擊力,造成的藝術效果很成功,,但這是意識形態(tài)的力量通過藝術形式表現(xiàn)的成功,,不是真相的揭示�,!陡`聽風暴》沒有呈現(xiàn)出德國經(jīng)驗的復雜性,,而只是以一種既定的意識形態(tài)來確認當前的世界秩序,呈現(xiàn)出一種單向性思維,,比如其中只強調“自由民主”的價值觀,,卻缺乏對民族主義與民族感情的表現(xiàn),而后者才是德國統(tǒng)一的重要動力之一,。但正因為簡單而出色地表達了一種意識形態(tài),,所以它獲得了西方世界的廣泛歡迎。
意識形態(tài)問題怎么才能闡述得更清楚,?《全民公敵》的處理方式跟《竊聽風暴》有點像,,但不一樣的是,它處理的是內部問題,,國家內部竊聽,,這種通過內部危機處理的方式,造成了一種意識形態(tài)的正確性,。面對斯諾登,,就很難以這樣的方式處理。
從國家的角度,不能不提到《007》,�,!�007》里面很重要的變化是他的敵人不是來自外部,而是來自內部,,如果和斯諾登事件聯(lián)系在一起就很值得思考,。在以往的007電影中,敵人來自外部,,如蘇聯(lián),、中國或非洲某個國家。但是在這部影片中,,哈維爾·巴登飾演的席爾瓦此前同樣在M女士手下為國家工作,,但是他在執(zhí)行任務時,在生死關頭被M女士放棄,,他雖然活了下來,,卻對M女士及國家充滿了仇恨。影片的核心情節(jié)便是席爾瓦的瘋狂報復,,以及007與他的斗智斗勇,。好萊塢這一次所指認的“敵人”不是外部因素,而是內部的離心傾向,。不僅如此,,在片頭部分,在007與恐怖分子在飛馳的火車頂上糾纏打斗的關鍵時刻,,M女士同樣選擇了犧牲,,她命令伊芙射擊,子彈射中了007,,007與席爾瓦一樣經(jīng)歷了被犧牲的命運,。不同的是,席爾瓦選擇了反抗與報復,,而007在隱藏了一段時間,,看到總部大樓被炸毀之后,又毅然回到了M女士手下,,開始了與席爾瓦驚心動魄的斗爭,。007與席爾瓦的斗爭,也是他克服自我內部離心傾向的過程,。這兩個同樣被國家犧牲的人是一體兩面,,在007忠誠的內心中蘊藏著背叛的因素,而在席爾瓦背叛的行動中隱藏著忠誠的情結,,007與席爾瓦的斗爭既是與敵人斗爭,,也是與“自我”斗爭,。影片最后,007戰(zhàn)勝了席爾瓦,,也克服了內心的懷疑,、猶豫與反省,在個人與國家之間達成和解,,再度形成了穩(wěn)固,、忠誠的“自我”,而在清除了席爾瓦的離心傾向后,,影片也重建了一種新的認同秩序,。
好萊塢以流暢的敘事講述了“忠誠”的必要,在復雜的故事中塑造了對國家的認同,。除去驚險的場面,、精彩的故事、正邪之間的斗爭之外,,童年生活場景的再現(xiàn),、M女士的人情味及其犧牲,、最后的宗教場景等,,這些訴諸個人情感的因素,在個人與國家之間建立起了有效的聯(lián)系,。這里,,個人對國家的忠誠不只是政治上的認同,也包括對童年,、父母,、故鄉(xiāng)、信仰的深厚情感,,這就是好萊塢“主旋律”的高明之處,。
美國或其他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強調犧牲個人來維護國家整體的運轉,大我犧牲小我,,這可以說是其意識形態(tài)上一個重要的轉變,。從這個角度看,他們將斯諾登視為“叛徒”,,有其內在的邏輯,,只是無法彌合意識形態(tài)的縫隙。
�,。ㄗ髡邌挝唬褐袊囆g研究院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研究所)
從竊聽故事看當下全球語境中的身份認同
◎ 孫佳山 劉 巖
“竊聽故事”在影視作品中主要涉及兩種題材,,一種是間諜片或諜戰(zhàn)片,另一種是科幻片或反烏托邦題材,。
先說間諜片或諜戰(zhàn)片,。今年的新版“007”,與之前的經(jīng)典系列相比,最大的不同就是敵人來自內部,,是叛變的“自己人”,。而自己人的叛變,恰恰是因為組織在處理國家利益和個人利益關系的時候,,毫不猶豫地拋棄了他——邦德本人也經(jīng)歷了同樣的遭遇,。這種敘事結構在“007”系列中具有顛覆性意義,顯示了當下全球語境的身份認同問題,。今年的美國超級英雄片《鋼鐵俠3》,,敵人依然是自己人,邪惡的伊斯蘭形象不過是美國人虛構出來的,。這種現(xiàn)象不局限在好萊塢,。韓國今年上映的《柏林》也有著類似情節(jié),過去講南北朝鮮的故事可以說涇渭分明,,只要站在任何一方的立場,,故事就可以講得很流暢。但是在《柏林》中,,這種全球語境下的身份認同困境異常明顯,,很難說雙方誰更占道德優(yōu)勢,雙方前線的諜戰(zhàn)人員不過都是各自高層政治斗爭的犧牲品,,雙方高層為了自己的升遷和利益,,壓根不管他們的死活。類似的例子還有很多,。
再說科幻片或反烏托邦題材,,以今年在國內上映的《遺落戰(zhàn)境》為例。這個影片延續(xù)了2002年《星球大戰(zhàn)前傳二·克隆人的進攻》,、2005年《星球大戰(zhàn)前傳三·西斯的復仇》的脈絡,。過去科幻片或反烏托邦題材中的敵人也非常清楚,除了外星人,,就是科技恐懼,,再就是影射蘇聯(lián)戒備森嚴的監(jiān)獄社會。但是新世紀以來,,無論是《星球大戰(zhàn)》系列,、《終結者》系列,還是《黑客帝國》系列中,,敵人消失了,,或者敵人也來自內部,敵人是克隆人,,敵人就是自身,。
斯諾登事件轟動的原因,,不僅在于這一事件發(fā)生在最強調個人自由同時科技也最發(fā)達的美國,而且還在于其把“竊聽”引入到日常生活領域,。也就是說“竊聽”不再是特殊的事件,,也不再是針對“壞人”的行為,一個普通人也有可能被竊聽,,人們可能生活在一個被監(jiān)控的社會之中,。從這個角度,斯諾登事件給我們提出的問題是,,在一個技術越來越發(fā)達的社會里,,個人自由和安全的界限在哪里?
冷戰(zhàn)時期的美國可以對世界做明確的意識形態(tài)劃分,,但今天的自我和他者的關系卻變得非�,;靵y。比如說北非發(fā)生的事情,,埃及革命中的各派力量,,穆斯林兄弟會、自由主義者,、社會民主主義者,、激進左翼、軍方,,各有不同的目標,,在事態(tài)發(fā)展的不同階段可能相互借重,,但又充滿矛盾,。面對這種復雜、纏繞的關系,,美國無法再像冷戰(zhàn)時期那樣簡單扶植一個盟友,,打倒一個敵人,無法再明確區(qū)分我與他,、敵與友,,這種困境充分說明了過去再現(xiàn)世界的方式在今天已經(jīng)失效了。面對各種矛盾復雜交錯的世界,,無法再簡單地重復過去的敘事,,不但要建立新的論述,同時也要尋找新的再現(xiàn)這個世界的方式,。
�,。ㄗ髡邌挝唬褐袊囆g研究院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研究所;對外經(jīng)貿(mào)大學中文學院)
相關內容推薦:
10萬+
閱讀量150w+
粉絲1000+
點贊數(sh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