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9-01 10:15:54 公務(wù)員考試網(wǎng)
文章來源:華圖教育
熱點概況:
展出回歸文物,,講述背后故事、傳遞回歸文物的價值和意義,,文物回歸正在被更多人關(guān)注,、了解。2019年9月17日,,“回歸之路——新中國成立70周年流失文物回歸成果展”在中國國家博物館開展,。公眾熟悉卻難得一見的《伯遠帖》《中秋帖》《五牛圖》、秦公晉侯青銅器,、龍門石窟佛像等珍貴文物,,以及剛剛追索回歸的流失日本的曾伯克父青銅組器,齊聚國家博物館,,向人們講述“漫漫回家路”,。這是我國首次對流失文物追索返還工作成就進行全景式展覽。
此次成果展,,從70年來促成的300余批次,、15萬余件流失文物回歸中,遴選了25個案例,、600余件回歸文物,,講述文物背后的故事,從一個獨特側(cè)面展現(xiàn)了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歷史進程,。
主流觀點:
國家文物局:流失海外的中國文物是我國文化遺產(chǎn)中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文物的聚散回歸,,與國家治亂興衰息息相關(guān),。
央視網(wǎng):文物是不可再生的珍貴資源,屬于我們也屬于子孫后代,,只有在故鄉(xiāng)才能最好地發(fā)揮記錄歷史,、傳承文明的價值。
光明日報:這是一條回歸之路。這也是一條中華民族夢圓之路,。文物承載國運,,牽連民心。一條文物歸來路,,70年篳路藍縷,,每一次回歸,都在凝聚著民心,,激昂著力量,,重重擂響中華民族走向復(fù)興的鼓點。
澎湃新聞:流失文物見證了昔日的悲情歷史,,見證盜墓,、走私曾經(jīng)的猖獗,更見證了中國如今話語權(quán)的提升,,對掌握國際游戲規(guī)則越來越游刃有余,,這正是我國首次對流失文物追索返還工作成就進行全景式展覽的底氣。“流失文物回歸展”不是一次“悲情展”,,相反,,它是一次自信滿滿的“成果展”。
深度分析:
(一)為什么要追回“流失文物”?
1.一個國家有過去才會有未來,。文物不僅僅只是代表它現(xiàn)在的物質(zhì)形態(tài),,在物質(zhì)的載體背后蘊含著豐富的歷史、文化,、藝術(shù),、科技價值,也包含有古代先民為之付出的汗水,、淚水,、精巧的技藝與悠遠的情懷。
2.國家實力增強,。這是一個民族和國家的尊嚴,。當前,國家富強,,科學技術(shù)長足發(fā)展,,我們能夠拿回這些承載著歷史信息和文化底蘊的物質(zhì)載體,也擁有足夠的能力去保護,。而這也將時刻提醒我們曾經(jīng)積貧積弱,、文物一件件流失損壞卻無能為力的時代,惕厲發(fā)奮,。
3.文物回歸故鄉(xiāng),,才更能呈現(xiàn)其記錄歷史和傳承文明的價值,。古建專家羅哲文曾說過,文物是歷史文化的載體,,一旦離開產(chǎn)生它的文化母體,,其價值就大失。文物流失海外面對不同文化背景,,不僅喪失其意義,,甚至會引起其他文化語系民眾的理解偏差,扭曲了文物本身的價值和內(nèi)涵,。
(二)如何更好讓“流失文物”回家,。
1.加強各部門聯(lián)合行動,從源頭上打擊針對文物的盜掘盜竊和走私行動;
2.加強海關(guān),、加強出入境的管理;
3.積極參與國際組織、國際公約的相關(guān)活動;
4.繼續(xù)與有關(guān)國家商簽相關(guān)雙邊協(xié)議,,防止文物流失;
5.采取多種方式,,包括外交、司法等方式,,來提供證據(jù),,積極追索歷史上被劫掠的、被非法走私處境的中國文物,。
參考文章:
照亮流失文物的回家之路
讓文物回歸故鄉(xiāng),,才能完整地呈現(xiàn)其記錄歷史和傳承文明的價值。70年回溯,,流失文物的回歸之路,,見證的正是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富起來走向強起來的偉大歷程,。
曾幾何時,,舊中國內(nèi)憂外患,國力衰微,,大批文物因戰(zhàn)爭劫掠,、文化掠奪、非法貿(mào)易而漂泊異鄉(xiāng),。一件件國之瑰寶,,如游子飄零、流散他鄉(xiāng),,在顛沛流離中記錄著令人唏噓的往事,,在百轉(zhuǎn)千回里顧盼著魂牽夢繞的故土。每一件文物都熔鑄著歷史的記憶,,都是國家文化遺產(chǎn)不可或缺的組成元素,。每一次回歸,,都在追溯著歷史,凝聚著民心,,激昂著力量,。
文物是無言的百科全書,是珍貴的不可再生資源,。包括中國在內(nèi),,希臘、意大利,、埃及等文明古國都曾有過文物被大規(guī)模劫掠流失的慘痛經(jīng)歷,,也從未停歇追討文物的腳步。70年篳路藍縷,,我國探索出多樣化的文物追索路徑,,通過執(zhí)法合作、司法訴訟,、協(xié)商捐贈,、搶救征集等方式,成功促成了15萬余件流失海外的中國文物回歸,。文物的回歸之路雖然布滿荊棘,,但這條漫長的回家之路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
讓文物回歸故鄉(xiāng),,才能完整地呈現(xiàn)其記錄歷史和傳承文明的價值。文物從流失到歸來的曲折命運,,也是一個國家從貧困邁向強盛的發(fā)展史,。這些年來,中華大地迎來的“文物回歸潮”,,標志著經(jīng)濟實力,、國際話語權(quán)不斷提升,標志著我國國力的逐漸強大和整個社會對文化的重視,。正如國家文物局局長劉玉珠所說,,近幾年我國流失文物追索返還工作進入了全方位發(fā)展、多層次提高的嶄新階段,,文物返還“中國聲音”顯著增強,,文物追索“中國實踐”備受矚目,文物回歸取得突破性成就,。70年回溯,,流失文物的回歸之路,,見證的正是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富起來走向強起來的偉大歷程。
文化在,國家存;文化興,,國運興,。歸來不是終點,,征途未有窮期,。照亮流失文物的漫漫回家路,把老祖宗留下的寶貴遺產(chǎn)保護好,、利用好,,不讓遺憾再次發(fā)生,是我們責無旁貸的使命,。
(來源:湖北日報,,有修改)
↓↓↓↓2024年省公務(wù)員考試筆面產(chǎn)品推薦↓↓↓↓ | |||
2024公考 面試禮包 |
2024省考 面試課程 |
2024面試 職位保護 |
2024面試 紅領(lǐng)培優(yōu) |
相關(guān)內(nèi)容推薦:
下一篇:2020年8月28考試時政熱點
報名條件?
崗位選擇?
筆試科目?
面試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