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2-23 09:06:33 公務員考試網(wǎng) http://czjtsc.com/ 文章來源:華圖教育
讀書的人,,常常是不僅喜歡讀書,,而且喜歡思考,,且這種思考并非是漫無目的,,而是緊貼現(xiàn)實,,或是由現(xiàn)實而引起的思接千載,,并由此悟出一些道理,,或推出一些論據(jù),,以便“古為今用”,。應該說,這是一件好事,。
好事要做好,,并非一件易事。沒有對歷史的較多了解與深入分析,,缺乏對文章的多方求證與辯證思維,,單憑文中的一兩句話、一兩個詞,,便“勇”下推論,,則很可能會失之偏頗。
譬如,宋人俞文豹在《清夜錄》中寫道:“范文正公鎮(zhèn)錢唐,,兵官皆被薦,,獨巡檢蘇麟不見錄,乃獻詩云:‘近水樓臺先得月,,向陽花木易為春,。’公即薦之,�,!庇械娜吮銖摹氨俳员凰]”一語中,推論出時任杭州知州范仲淹的用人出了問題,,好像范仲淹是靠批發(fā)“官帽”干事業(yè)的,,而且這種“批發(fā)”,只認“近人”,,不識“外人”:巡檢蘇麟常年在外,,就沒被提拔。后來,,得到提拔,,是因為他會套近乎,“獻詩”而得,。由此,,不僅推論出范仲淹的用人“不公”,而且推論出蘇麟是跑來的官,。
其實,,這種推論,乍看有“理”,,但對之三思,,也就能發(fā)現(xiàn)它立不住腳了。譬如,,提拔干部,,不論是官是兵,只要適合便一視同仁,,正是范仲淹用人公道的表現(xiàn),。對不熟悉、不了解的人不貿然舉薦,,而一旦知道其德才,,“即薦之”,也恰恰是公正地對待用人,。而像蘇麟,,既能樂于本職的“獨巡”工作,,又能寫詩把自己的見識見解表達出來,還能讓范仲淹受冒犯卻“甘于”推薦,,足以說明蘇麟的才德——畢竟,,雖說蘇麟這個人史中似無其他記載,可范仲淹卻不僅有“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名句流傳于世,,而且有“條陳十事”的改革主張記錄在冊——這個“條陳十事”,,其中有四事是涉及用人,,目的是廣開門路,把有真才實學的人用起來,。
所以,,這樣的望文推論當三思,不僅不顯多余,,反而非常有必要,。望文推論當三思,三思者,,多思,、深思也。目的是多層面觀之,,多渠道證之,,以求事準、疑釋,、理顯,。在這方面,可以毛澤東一事為例,。1958年,,劉少奇曾以賀知章《回鄉(xiāng)偶書》一詩中“少小離家老大回”來說明唐代時期,在外為官是不帶眷屬的,。毛澤東聽說此事后,,覺得“不甚妥當”。為此,,他翻了《舊唐書》,、《全唐詩話》,然后給劉少奇寫信說:“唐朝未聞官吏禁帶眷屬事,,整個歷史也未聞此事,。所以不可以‘少小離家’一詩便作為斷定古代官吏禁帶眷屬的充分證明�,!碑斎�,,毛澤東盡管論據(jù)多多,,仍不以勝券在握的絕對口氣,而是以相互尊重的商討口吻道:“請你再考一考,,可能你是對的,,我的想法不對�,!辈⒄f:“寫了這些,,以供參考�,!�
望文推論當三思,。只有三思,講出的話,,才有可能不僅自己真信,,而且別人也服;說出的理,,不僅自己欣賞,,而且別人點頭;作出的決策,,不僅自己說行,,而且眾人說成。一句話,,三思之后,,才有可能去偽存真,去浮存實,;才有可能“睹一事于句中,,反三隅于字外”;才有可能一語抵眾心,,萬事賴眾成,。
望文推論當三思。要三思,,讀書是前提,,深入是關鍵。讀書,,既不可走捷徑,,也不可耍聰明,而須“唯先覺之是效”,;深入,,既不可以簡求繁,也不可只循舊跡,,而須“任吾警悟之靈”,。(王夫之《四書訓義》)如是,,才有可能一思得“花”,二思得“枝”,,三思得“根”,,握真握是。
《 人民日報 》( 2013年12月23日 24 版)
相關內容推薦:
10萬+
閱讀量150w+
粉絲1000+
點贊數(sh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