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3-02 10:02:44 公務員考試網(wǎng)
文章來源:河南分院
各地省考公告已出,,相信很多小伙伴們都在摩拳擦掌,躍躍越試了吧,。有調(diào)查研究結(jié)果顯示,,近年來年輕人愈加傾向“考公”。那么古代的“公務員”是通過什么方式選出來的呢?今天小編帶大家來了解一下古代的選官制度,。
1,、夏、商,、周
夏商周時期的選官制度是世卿世祿制,。原始社會末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的禪讓制破壞后,,出現(xiàn)了“大人世及以為禮”的世襲制,。世卿是指天子或諸侯之下的貴族,世世代代連任“卿”這樣的高官,,世祿就是官吏們世世代代,,享有所封的土地及其賦稅收入。
2,、秦
戰(zhàn)國時期的秦國實行軍功爵制,,按軍功授爵,打破了爵位的世襲制度,,鼓勵了軍人的積極性,,秦國軍事實力大大增強,,新興地主階級勢力不斷增強。
3,、兩漢
漢朝選官實行察舉制和征辟制,。
察舉類似于今天的選舉,通過下級向上推選人才為官,,是主要選舉官吏的方法;察舉制,,以鄉(xiāng)里輿論對某位士人德才評判的為權(quán)威作為選官的依據(jù)。
與察舉制相反,,征辟是一種自上而下選拔官吏的制度,。皇帝和高官們可以直接選拔
有名望的品學兼優(yōu)的人士的做官,,這在漢朝是一種很尊榮的做官方式,。
魏晉南北朝時期:
文晉南北朝選官實行九品中正制,注重門第出身,。
九品中正制延續(xù)了漢代選官制度,,解決了朝廷選官和鄉(xiāng)里清議的矛盾,。到魏晉時期,,經(jīng)過世代積累,中正官被“著姓士族”所壟斷,,因此便有了“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的局面,九品中正制淪為門閥士族維護自身利益,、壟斷政權(quán)的武器,。
科舉制
從隋煬帝時開始采取科舉制度選拔人才,該制度延續(xù)1300多年,,直至清朝末年才被廢除,。
隋煬帝時,始建進士科,,科舉制形成;
唐朝繼承和完善科舉制度:唐太宗時期,,增加考試科目,以進士,、明經(jīng)兩科為主;武則天時期,,增加科舉取士的人數(shù),首創(chuàng)武舉和殿試;唐玄宗時期,,任用高官主持考試,,提高科舉考試地位,后成定制,。
北宋時期,,科舉考試的程序分為鄉(xiāng)試,、省試、殿試三級,,皇帝對科舉結(jié)果的控制程度更大;考試科目逐漸減少,,主考進士科;為防止舞弊,實行糊名制,,采取“彌封”“謄錄”,,隱藏考生的個人信息;錄取人數(shù)也遠多于前朝。
明朝時期的科舉制度被稱為八股取士,。為嚴厲控制士人的思想,,科舉試卷的命題范圍只有四書五經(jīng);不準考生發(fā)揮自己的見解;只能用固定的問題答題,文體分八個部分,,稱為“八股文”,。
清朝,1905年廢除科舉制度,。
【試題演練】
科舉制度是古代中國最重要的人才選拔機制,,下列關(guān)于科舉制度的說法正確的是:
起源于唐太宗時期,成熟于唐玄宗時期
唐太宗李世民時期開始增加武舉和殿試
C.“三元及第”是指接連在鄉(xiāng)試,、會試,、殿試中都考中第一名
D.戊戌變法提出廢止科舉主張,科舉制度從此退出歷史舞臺
【答案】C
【解析】科舉制度稱鄉(xiāng)試,、會試,、殿試的第一名為解元、會元,、狀元,,合稱“三元”。接連在鄉(xiāng)試,、會試,、殿試中考中了第一名,稱“三元及第”,,又稱“連中三元”
拓展:
A項:科舉制度起源于隋朝隋煬帝時期,,確立于唐朝,完備于宋朝,,廢除于清朝,。
B項:唐朝武則天時期在科舉制的基礎上增加了武舉和殿試。
D項:1898年,維新派代表人物康有為和梁啟超起草了變法法令其中并不包括廢除科舉制,。1905年,張之洞上書光緒帝,請求廢除科舉制,這個時候,清政府才真正下令廢除了科舉制,。
相關(guān)內(nèi)容推薦:
貼心考公客服
貼心專屬客服
報名條件?
崗位選擇?
筆試科目?
面試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