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2-31 17:20:59 公務員考試網
文章來源:安徽分院
在平時的上課過程當中,很多同學對于不作為犯總是有一種“若即若離”的感覺。所謂“若即若離”的感覺,,就是好像能夠明白這是什么意思,但是如果放到正式的考題當中,,又無法去判別出來,,這是不是一種不作為犯罪。下面我們就來正式的聊一聊作為犯與不作為犯的相關知識點。所謂作為是指違反刑法禁止性規(guī)定的行為,,比如說搶劫,、強奸必須主觀上有積極作為的犯意表示,不存在過失的情形,。而不作為是指違反刑法義務性規(guī)定的行為,,比如說遺棄罪就是典型的不作為犯。因為父母對于子女有撫養(yǎng)義務,、子女對于父母有贍養(yǎng)義務,。這些義務的來源都是法定的,如果不能夠積極履行這些義務的話,,就構成不作為犯,。下面我們來通過一道題目,剖析一下相關的知識點,。
例:張三和小芳系情人關系,,一日張三邀請小芳到酒店,小芳答應下來,,在洗澡的過程當中,,張三突然心臟病發(fā)作昏迷不醒。小芳準備撥打120實施援救,,但轉念一想,,這樣自己的出軌行為被人發(fā)現,于是揚長而去,。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小芳不構成犯罪
B.小芳構成不作為犯罪
C.小芳構成作為犯罪
D.小芳構成過失犯罪
【答案】A
【解析】本題考察刑法的相關知識
一個行為包括作為和不作為,,作為行為是指違反了刑法禁止性的規(guī)定的行為。不作為是指違反了刑法義務性規(guī)定的行為,。要想構成不作為犯罪,,必須要有法定的義務或者是先行行為所產生的先行義務。張三和小芳是情人關系,。不屬于法定情形當中必須的救助義務,。同樣,小芳在洗澡的過程當中張三心臟病發(fā)作,。張三心臟病發(fā)作的緣由與小芳無關,,因此小芳也沒有一個積極作為的義務。因此小芳不構成不作為犯罪,。小芳既不是危險的施加者,,也不是不作為者,因此小芳不構成犯罪,,所以答案A正確,,B錯誤,。C選項小芳沒有直接傷害張三的故意。造成的結果也與小芳無關,,所以C項錯誤,。過失犯罪包括過于自信的過失和疏忽大意的過失。而疏忽大意的過失構成要件是應當預見,,卻沒有預見,。過于自信的過失是應當預見輕信自己的能力,而未能避免,。很顯然小芳的行為并不屬于過失的一種,。D選項錯誤。
對于這道題目,,很多同學就會產生非常強烈的困惑,。難道見死不救不用承擔法律責任的嗎?事實上,從刑法的角度來看,,見死不救確實不需要承擔刑事責任,,對于這種情況,我們通常只能夠站在道德的高地去譴責他,。而不能夠用刑罰的措施去制裁他,。因為我們不能夠強求,人均都是圣人水準,。刑罰只是一個高壓電限制最低水準不能觸犯底線,。
許多同學對于不作為犯的作為來源非常的模糊。其實作為的來源大致能夠分為三種,。第1種來源于法定,,前面剛剛說了像遺棄罪就是典型的不作為犯,因為撫養(yǎng)義務也好,,贍養(yǎng)義務也罷。都源于法定,,這種義務是必須要履行的,。而第2種來源則為先行行為。所謂的先行行為是是指正是因為受傷害的一方接受了你的邀請先行才有可能會導致傷害,。那么當他面臨危險的時候,,你必須負有救助的義務。舉個例子,,甲邀請乙去爬山,。爬山是具有一定危險性的行為,而且去爬山的提議是由甲提出的,,那么這個行為就被界定為先行行為,,當以發(fā)生危險的時候甲必須去救助,。如果不去救的話,可能構成不作為犯罪,。另外一種先行行為來自于約定,,比如說甲與乙簽訂了一個保護協議,那么這時候甲對乙就有一個保護義務了,,如果說中途放棄不保護乙導致乙產生了傷害,,那么可能會構成不作為犯罪。第3種作為來源則是特定領域,。比如說某出租車司機張三載了兩名乘客,,小芳和李四坐在后座位上,小芳被李四強奸,,張三視若無睹,,那這時候,張三就是不作為犯罪,。因為張三作為出租車的管理者,,有義務阻止在特定的領域犯罪行為。
相關內容推薦:
貼心考公客服
貼心專屬客服
上一篇:省考刑法容易混淆的法律概念
報名條件?
崗位選擇?
筆試科目?
面試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