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1-23 10:17:04 公務員考試網(wǎng)
文章來源:天津分院
在講代詞的作用之前,,我們首先要知道什么是代詞。代詞是指具有代替或指示人,、事物作用的詞,。我們這里指的主要是①人稱代詞:你、我,、她,、他們 ②指示代詞:這、這兒,、這里(近指),、那、那兒,、那里(遠指)等,。
那在文段當中, 代詞一般指代前文內(nèi)容,,通常具有總結的作用,,可能引出重點。
代詞引導的句子為重點句,,需滿足以下條件,,否則就屬于解釋說明的句子。
條件一 :代詞“這”引出的是尾句,,且指代前文所有內(nèi)容或重點內(nèi)容
條件二 :代詞“這”位于中間,,之后的句子對該句子進行解釋說明
下面我們就來分析兩道真題,利用這個方法解決問題,,快速找到重點,。
【例 1 】 王國維所講的“二重證據(jù)法”,是以“地下之新材料”補正“紙上之材料”,,兩者互相印證,。這是以他本人多年研究實踐的豐碩成果為基礎的,自然也難免受到他那個年代歷史條件的限制,。他在《古史新證》講義中列舉“紙上之材料”,,從《尚書》、《詩》、《易》,,一直到先秦諸子和《史記》,,差不多包括了所有有關的傳世典籍,而“地下之材料僅有二種”,,即甲骨文字與商周金文,。王國維當年只能提到這兩者,因為那個時候中國的現(xiàn)代考古學仍處于發(fā)軔階段,,到后來李濟先生論“古史重建”時,,就將田野考古放到突出的位置了。這段文字主要介紹王國維“二重證據(jù)法”:
A. 形成的歷史條件和基礎
B. 所運用的核心材料
C. 在當時受到的局限
D. 與李濟“古史重建”的區(qū)別
【解析】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首句引出話題,即王國維的“二重證據(jù)法”,。之后通過“這”引出作者對王國維方法的評價,,論述他的方法受到當年歷史條件的限制。接下來通過列舉王國維的具體文獻,,詳細闡述“二重證據(jù)法”的局限所在,。文段結構為“分—總—分”,重點句為文段第二句,,強調(diào)“王國維的‘二重證據(jù)法’受到那個年代歷史條件的限制”,。
第二步,對比選項,。C項是對文段重點的同義替換,。
因此,選擇C選項,。
【 拓展 】A項:“形成的歷史條件”在文段中并未提及,。B項和D項:“所運用的核心材料”和“與李濟‘古史重建’的區(qū)別”對應文段解釋說明部分,非文段重點,。
【例2】中國的FAST(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主體的落成,,為何引起海內(nèi)外的熱烈關注?原因在于其三大高能絕技。一是看得遠,。作為目前口徑最大的射電望遠鏡,,F(xiàn)AST在理論上可以接收到137億光年以外的電磁信號。二是很靈活,。FAST的索網(wǎng)結構可以隨著天體的移動變化,,帶動索網(wǎng)上的4450個反射單元,在射電電源方向形成300米口徑瞬時拋物面,,極大提升觀測效率,。三是高精度,。FAST射電望遠鏡500米的結構,處處都是毫米級的精度要求;用來編織索網(wǎng)的7000多根手臂般粗細的鋼纜,,每一根的加工精度都被控制在一毫米以內(nèi);最終的500米口徑的天線精度是3個毫米,,每一塊小面板的制造精度是1.5個毫米。這一切意味著我們將能傾聽來自宇宙更深處的聲音,,觀測宇宙更隱蔽的奧秘,。這段文字最適合的標題:
A. 海內(nèi)外熱烈關注中國的FAST
B. 走近中國FAST走進宇宙深處
C. 中國的FAST有三大過人之處
D. 一起傾聽來自宇宙深處的聲音
【 解析 】 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首先提出問題“中國的FAST為何引起海內(nèi)外關注”,,接著從三個方面分析其原因:“看得遠”“很靈活”“高精度”。最后通過“這一切”進行總結,。文段為“分—總”結構,主旨句為“這一切意味著我們將能傾聽來自宇宙更深處的聲音,,觀測宇宙更隱蔽的奧秘”,,主要強調(diào)FAST對我們認識宇宙的作用。
第二步,,對比選項,。B項“走近FAST”對應文段對FAST“三大高能絕技”的介紹,“走進宇宙深處”對應“觀測宇宙更隱蔽的奧秘”,,適合作為文段的標題,。
因此,選擇B選項,。
【 拓展 】 A項:對應首句提出的問題,,偏離文段重點。C項:沒有體現(xiàn)出FAST對于探索宇宙的作用,。D項:偏離文段主體“FAST”,。
這道題我們用到了舉例論證這個方法,一些文段結構清晰我們可以直接定位主旨句后選出正確答案,,也有一些題晦澀難懂,,那么我們就可以借助以上方法幫助找到答案或排除一些錯誤選項。
希望以上方法可以給大家 沖刺 提供一些幫助,。
相關內(nèi)容推薦:
貼心考公客服
貼心專屬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