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5-25 15:45:26 公務員考試網(wǎng)
文章來源:山西分院
言語理解與表達中,,細節(jié)理解題是必考題型,,考查的是考生的細心程度,,題目難度中等,,需要考生掌握。細節(jié)理解題根據(jù)提問的方式不同,,又分為兩大類:細節(jié)判斷與細節(jié)查找,。
細節(jié)判斷的常見提問方式有:下列說法中正確/不正確/錯誤的一項是;下列說法符合/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根據(jù)文意可以/不可以得出的一項是;下列選項中,文中未提及的一項是等等,。此類題型最主要首先要識別清楚問的是正確的還是錯誤的,。審清楚設問之后,宏觀把握文段的意思,,選項和原文進行一一對應,。
在細節(jié)理解題中,出題人在設置選項時經(jīng)常會針對幾個容易出現(xiàn)的點進行設置,。大致分為兩大類:無中生有和偷換要素,。
第一類:無中生有即選項中的某個話題或意思在原文中未提及。
第二類:偷換要素主要有五種情況,。
1.偷換概念:選項把兩個概念混淆或改變文中概念表述的內容,。包括轉移概念以及改變概念范圍。
2.偷換數(shù)量:通常有四種數(shù)量關系的表述(四種數(shù)量之間不能偷換)
較多量:大多數(shù),、很多,、廣大、大部分
中間量:一部分,、某些,、一些
較少量:少數(shù)、少部分,、少量,、某個
完全量:全部,、所有、一切,、都
3.偷換邏輯關系:選項將文段中的某一邏輯關系偷換為另一邏輯關系
通常情況分為三種情況:因果關系的偷換,、充分條件與必要條件之間偷換、必要條件和并列關系的偷換
4.偷換時態(tài):選項將文中的時態(tài),,比如已然,、未然等混淆。常用的時態(tài)有以下三種:
過去時態(tài):已經(jīng),,已,,曾,了,,過
現(xiàn)在時態(tài):正,,正在,在......中,,現(xiàn)在
將來時態(tài):將,,要,不久,,很快,,未來
5.偷換語氣:將確定性語氣與不確定性語氣進行替換。
確定性語氣:一定,、必定,、肯定……
不確定性語氣:可能、也許,、大概,、未必……
考生在做題過程中一定要回到原文當中進行比較,對比排除,。具體的知識點運用看以下例題,。
【例】現(xiàn)收藏于陜西省博物館的八棱金杯,是唐代比較有代表性的作品,,1970年發(fā)掘出土,。此杯為國家一級文物,高6.4厘米,,侈口八角,,圈足。八個面之間以連珠式圖案相分割,,分別裝飾有拍板,、吹簫、彈奏琵琶等人物浮雕圖案,人物形象高鼻深目,,明顯是當時的西域胡人形象。此外,,還有忍冬紋,、卷草紋,以及山石,、飛鳥,、蝴蝶等裝飾圖案。這件文物對研究唐代金屬工藝,、造型藝術,、文化交流、歌舞音樂以及服裝穿戴等社會現(xiàn)象都有極大幫助,。
下列說法與原文不相符的是:
A. 唐代時已有簫,、琵琶等音樂器具
B. 當時西域與唐王朝有一定文化交流
C. 八棱金杯是唐王朝贈送給西域的禮品
D. 金杯的八個面之間以連珠式圖案相分割
解析:第一步,識別設問,,選擇和原文不相符的一項,,為細節(jié)判斷題。
第二步,,通讀全文,,進行宏觀把握,對比選項,。A選項對應“分別裝飾有拍板,、吹簫、彈奏琵琶等人物浮雕圖案”,,說明在唐朝時已有簫,、琵琶等音樂器具,正確,,排除,。B選項對應“人物形象高鼻深目,明顯是當時的西域胡人形象”,,可推出當時西域與唐王朝有一定文化交流,,正確,排除,。C選項在文中無對應,,無中生有,當選,。D選項對應“八個面之間以連珠式圖案相分割”,,說明D選項的表述無誤,排除。
因此,,選擇C選項,。
相關內容推薦:
貼心考公客服
貼心專屬客服
報名條件?
崗位選擇?
筆試科目?
面試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