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0-09 10:43:15公務員考試網(wǎng) 文章來源:華圖教育
歷史,,往往在經過時間沉淀后可以看得更加清晰,。
“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廈之將傾”,。110年前爆發(fā)的辛亥革命,,以其驚心動魄的時代偉力,,打開了中國進步閘門,為中華民族發(fā)展進步探索了道路,,成為民族復興偉大征程上一座巍然屹立的里程碑,。
一百余年歲月山河,滄桑巨變換了人間。
今天的中國,,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經過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持續(xù)奮斗,已實現(xiàn)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在中華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會,,歷史性地解決了絕對貧困問題,正在意氣風發(fā)向著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強國的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邁進,。海內外中華兒女,,正把握歷史機遇,擔當歷史責任,,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接續(xù)奮斗,。
大潮起,摧枯拉朽
正逢秋日,,英雄城市武漢風景如畫,。大街小巷,散發(fā)著或繁忙或從容的氣質,。
徜徉在城市,,細看街名,中山路,、三民路,、首義路、起義街,、民權路……歷史的煙云,,已化作這座城市不可磨滅的印記。
也是一個秋日,。1911年10月10日,。
清脆的槍聲,劃破了武昌城的天空,。
那一刻的人們也許沒有想到,,這一湖北新軍工程第八營發(fā)出的槍響,會埋葬中國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制度,,為未來中國一百多年的波瀾壯闊寫下第一筆——
一夜激戰(zhàn),,革命軍占領武昌全城;
隨后,全國各省紛紛響應;
1912年第一天,,中華民國成立,,亞洲地區(qū)第一個民主共和國誕生;
1912年2月12日,清帝退位,,曾不可一世的至高皇權,,就此轟塌,。
風卷殘云,摧枯拉朽,。
由武昌城震驚世界的槍響回溯,,穿越半個多世紀的時光,能聽到鴉片戰(zhàn)爭英國艦隊轟擊中國海岸線的隆隆炮聲,。“天朝上國”封閉停滯,,被遠遠甩在“百年銳于千載”的工業(yè)革命浪潮后面。此后,,中國陷入內憂外患的黑暗境地,中國人民經歷了山河破碎,、民不聊生的深重苦難,。
中國往何處去?
熱愛祖國的仁人志士為這個問題苦苦求索。
太平天國的悲歌,,洋務運動的夭折,,戊戌變法的幻滅,清末新政的破產……無怪乎譚嗣同悲嘆:“世間無物抵春愁,,合向蒼冥一哭休,。四萬萬人齊下淚,天涯何處是神州?”
諸多的失敗,,證明了這樣一種必然:“公理之未明,,即以革命明之。舊俗之俱在,,即以革命去之”,。
正是在這樣的歷史大潮中,資產階級革命派登上了歷史舞臺,。
孫中山先生是偉大的民族英雄,、偉大的愛國主義者、中國民主革命的偉大先驅,。他高揚反對封建專制統(tǒng)治的旗幟,,毅然投身民主革命事業(yè),創(chuàng)立興中會,、同盟會,,提出民族、民權,、民生的三民主義,,積極傳播革命思想,廣泛聯(lián)合革命力量,,連續(xù)發(fā)動武裝起義,,為推進民主革命四處奔走,、大聲疾呼。
在革命的旗幟下,,中華民族的覺醒者們,,以生命、青春與熱血,,“肩住了黑暗的閘門”,,開啟了“亞洲的覺醒”。
——安慶起義失敗后,,“光復軍”首領徐錫麟在公堂上大義凜然,,直言“爾等殺我好了,將我心剖了,,兩手兩足斷了,,全身碎了,均可,,不可冤殺學生”,。
——起義失敗被捕后,巾幗英雄秋瑾堅貞不屈,,寫下“秋風秋雨愁煞人”的絕命詩,,從容就義。
——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之一的林覺民,,在給妻子的訣別信中寫下“亦以天下人為念,,當亦樂犧牲吾身與汝身之福利,為天下人謀永福也”的豪邁話語,,慷慨赴死,。
…………
革命,革命!醒來,,醒來!
革命的干柴,,早已在全國范圍內鋪就。武昌城頭的那聲槍響,,最終點燃了辛亥革命的熊熊烈火,。
辛亥革命的烈火,推翻了清王朝統(tǒng)治,,結束了統(tǒng)治中國幾千年的君主專制制度,。但由于歷史進程和社會條件的制約,辛亥革命沒有改變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性質,,沒有改變中國人民的悲慘命運,,沒有完成實現(xiàn)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的歷史任務,。
即便如此,,正如列寧所指出的,,判斷歷史的功績,不是根據(jù)歷史活動家沒有提供現(xiàn)代所要求的東西,,而是根據(jù)他們比他們的前輩提供了新的東西,。
在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張海鵬看來,辛亥革命的精神之魂是愛國主義精神,。當年,,正是因為國家的積貧積弱、民族的危難多舛,、人民的困頓疾苦,,有志之士才要用革命推翻清朝腐敗統(tǒng)治,發(fā)出“救亡圖存”的吶喊和“振興中華”的吼聲,。也正是在愛國主義精神的激勵下,,中國共產黨人承擔起先輩們未完成的事業(yè),接續(xù)奮斗,,一個生機盎然的社會主義中國才能屹立在世界東方。
“新的歷史條件下,,我們紀念辛亥革命,,就是要大力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守護好,、建設好我們偉大的國家,。”張海鵬說。
傳薪火,,使命在肩
北京市西城區(qū)文華胡同24號,,一座三合院古樸靜謐,李大釗曾在此度過近四年時光,。
“釗自束發(fā)受書,,即矢志努力于民族解放之事業(yè),實踐其所信,,勵行其所知……”故居內,,一場名為《播火者》的沉浸式話劇,娓娓道來李大釗“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的一生,。
透過歷史的煙塵,時間撥回到民國初年,。李大釗曾對革命成果——建立共和制度歡欣鼓舞,。然而,革命果實很快落到以袁世凱為首的北洋軍閥手中,。十分關心國家命運的李大釗,,這時已敏銳地感受到新的共和制度存在著“隱憂”,。1913年,他以憤怒而沉痛的心情尖銳地指出:“共和自共和,,幸福何有于吾民也!”
盡管皇帝退位,,但各地軍閥依然爭戰(zhàn)不休;頭上的辮子雖剪,“腦中的辮子”猶存;亞洲第一個民主共和國的光環(huán),,難掩慘遭列強欺凌瓜分的悲慘境遇……
苦苦尋求救亡圖存,、強國富民之路的先進分子在探尋中發(fā)問:中國的出路在哪里?民族的希望在哪里?
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猶如一道刺破暗夜的閃電,,給苦難深重的舊中國帶來希望。一年多后,,五四運動劈開舊中國如磐鐵幕,,喚醒暗夜中沉睡的靈魂,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廣泛傳播,。
在激辯中傳播,,于比較中選擇。
董必武,、林伯渠,、吳玉章等一些老同盟會會員、辛亥革命時期的活動家,,李大釗,、毛澤東等深受辛亥革命影響的革命者,紛紛把目光投向了馬克思主義,,逐步轉變?yōu)楣伯a主義者,。
1921年7月23日,大暑,,上�,?諝忮駩灍帷�
望志路106號,,一幢不起眼的石庫門小樓里,,亮起星點燈光,中共一大在這里召開,。從此,,中國共產黨人登上歷史舞臺。
為什么共和制度在中國社會步履維艱?其中的一個重要原因是辛亥革命沒有深入發(fā)動蘊藏在人民群眾中的革命偉力,。只有喚起億萬民眾的覺醒,,方能改變中華民族的命運走向。
認識到這一點,,以毛澤東為代表的共產黨人承擔起辛亥革命未能完成的歷史使命,,致力于“喚起工農千百萬,,同心干”,開創(chuàng)出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
從土地革命戰(zhàn)爭、抗日戰(zhàn)爭,、解放戰(zhàn)爭中一路走來,,中國共產黨人在對辛亥革命精神的繼承中實現(xiàn)超越和升華,帶領廣大人民奪取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完成了近代以來無數(shù)仁人志士夢寐以求的民族獨立,、人民解放。
這一刻,,近代以來歷經苦難斗爭的中國人民,,迎來中華民族浴火重生的曙光——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1949年10月1日下午3時,毛澤東主席用激昂的語調,,向全世界莊嚴宣告,。震天的歡呼激蕩在天安門廣場。
身著深色旗袍的宋慶齡站在城樓上,,看著眼前涌動的人潮,,看著廣場上矗立的孫中山先生畫像,不禁熱淚盈眶,。8天后,她這樣向世人講述在天安門城樓的那一刻——
“連年的偉大奮斗和艱苦的事跡,,又在我眼前出現(xiàn),。但是另一個念頭抓住我的心,我知道,,這一次不會再回頭了,,不會再倒退了。這一次,,孫中山的努力終于結了果實,,而且這果實顯得這樣美麗……”
事實勝于雄辯。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始終奮力踐行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使命——
自力更生、發(fā)憤圖強,,創(chuàng)造了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偉大成就,,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
解放思想,、銳意進取,,創(chuàng)造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的偉大成就,,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了充滿新的活力的體制保證和快速發(fā)展的物質條件。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自信自強,、守正創(chuàng)新,,統(tǒng)攬偉大斗爭、偉大工程,、偉大事業(yè),、偉大夢想,創(chuàng)造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成就,,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了更為完善的制度保證,、更為堅實的物質基礎、更為主動的精神力量,,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入了不可逆轉的歷史進程,。
同奮進,,邁向復興
珠江口西岸,廣東省中山市翠亨新區(qū),,孫中山先生故鄉(xiāng),。
如今,深中通道伶仃洋大橋東,、西主塔已封頂,。到2024年,全長24公里的深中通道正式通車后,,從深圳到中山的車程僅需20分鐘,。
拉近的,不僅是路程,。“敢為天下先”的精神力量,,延綿廣遠。
“振興中華”!1894年,,孫中山先生在《興中會章程》中,,首次喊出時代的最強音。
百余年前,,這位偉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又在《建國方略》中,構想了一幅幅宏偉藍圖。
當年,,澳大利亞人威廉·端納面對孫中山先生拿出的畫滿鐵路線的中國地圖搖頭說:“這個如同游戲拼圖一樣的東西根本沒有實現(xiàn)的可能,。”
“‘振興中華’的理想在近代中國國運衰微、制度腐敗,、戰(zhàn)亂不已的情況下,,難以實現(xiàn)。只有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才能找到實現(xiàn)民族復興的正確道路,。”中國史學會會長李捷表示。
“我們走遍大江南北,,看著國家的生機勃勃,,今天的鐵路、公路,、港口,、水利、電力以及航天工業(yè)的建設成就已遠超孫中山先生當年的想象,。”孫中山先生曾侄孫孫必達很自豪,。
國家強大、人民幸福,,是辛亥革命者們的夢想,。
西鄰黃鶴樓,北倚蛇山,,南面首義廣場,。位于武漢的辛亥革命武昌起義紀念館,曾是中華民國軍政府鄂軍都督府,,如今,,已成為人民群眾了解辛亥革命歷史的一座地標。
9月30日,,為紀念首義精神而舉辦的“辛亥首義人物圖片史料展”在紀念館隆重舉行。展館內,,一幅孫中山先生手書的“天下為公”橫幅,,吸引不少參觀者駐足。
孫中山先生一生堅持以“天下為公”為最高思想境界,,致力于“除去人民的那些憂愁,,替人民謀幸福”,帶領革命者們?yōu)榇四繕耸钢静灰啤?/p>
如今,,中國人民歷史性地解決了絕對貧困問題,,再無饑饉之年、凍餒之患,邁上了全面小康,、共同富裕的康莊大道,。
“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我們的國家繁榮富強,。作為一名共產黨員,,也是一名辛亥革命志士的后裔,我非常自豪,,相信這一定也是我們的先輩所期望的,。”打響武昌起義第一槍的熊秉坤的長孫熊永鑄激動地說。
團結統(tǒng)一的中華民族是海內外中華兒女共同的根,,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是海內外中華兒女共同的夢,。
近日,在北京的一處住宅里,,黃埔軍校同學會會長,、抗戰(zhàn)老兵林上元及他的兒子、香港黃埔軍校后代親友聯(lián)誼會會長林際平接受了記者的采訪,。
盡管林上元老人已97歲高齡,,林際平也已年近古稀,但父子倆一直以黃埔精神為紐帶,,團結海內外黃埔同學和他們的后人,,為推動兩岸關系和平發(fā)展、推進祖國和平統(tǒng)一進程而奔走,。
“我的外曾祖父是參加過武昌首義的辛亥革命元老張難先,,國破山河碎的悲痛歷史,已深深刻入他們的骨髓,,中國是一個統(tǒng)一的國家,,已牢牢印在他們的意識中。我們所做的,,就是傳承他們的精神,,為國家的統(tǒng)一作貢獻。”林際平很堅定,。
實現(xiàn)祖國完全統(tǒng)一,,是中華民族根本利益所在,也是全體中華兒女的共同愿望和神圣職責,。確保國家完整不被分裂,,維護中華民族根本利益,是全體中華兒女共同意志,,是不可阻擋的歷史潮流,。
“站在‘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點上思考臺灣問題,我們會清楚認識到,國家統(tǒng)一是新時代民族復興的必然要求,,解決臺灣問題,、實現(xiàn)祖國統(tǒng)一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題中應有之義。”張海鵬說,。
無限的過去都以現(xiàn)在為歸宿,,無限的未來都以現(xiàn)在為淵源。
三個多月前,,在天安門廣場,,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隆重舉行,習近平總書記以鏗鏘有力的話語展望——
“有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有全國各族人民的緊密團結,,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強國的目標一定能夠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一定能夠實現(xiàn)!”
(新華社北京10月8日電記者王琦,、孫少龍,、王子銘、任沁沁,、廖君,,參與記者喻珮、查文曄)
《 人民日報 》( 2021年10月09日 03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