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9-24 11:01:11公務員考試網(wǎng) 文章來源:華圖教育
95.如何理解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黨是領導一切的?
1949年10月1日,毛澤東同志在開國大典上親自按下電鈕,,新中國第一面五星紅旗冉冉升起,。五星紅旗上,,四顆小星環(huán)拱一顆大星,象征著億萬人民心向偉大的中國共產黨,。在黨的領導下,,中華民族的歷史掀開了嶄新的一頁,走上了實現(xiàn)偉大復興的康莊大道,。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黨是領導一切的,。”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在新時代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基本方略中處于首要,在我國國家制度和治理體系中位居統(tǒng)領,,是黨和國家的根本所在,、命脈所在,是全國各族人民的利益所在,、幸福所在,。
黨的領導權問題是馬克思主義建黨學說的一個重大問題。馬克思主義認為,,自從社會化大生產發(fā)展起來后,,人類的生產活動更需要高度的組織與協(xié)調、有力的指揮與權威,。無產階級政黨是先進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代表,,在建立和建設新社會、領導社會革命的進程中,,必須形成統(tǒng)一的步伐,、一致的行動,掌握對各種社會力量,、社會資源,、社會活動的領導權。只有黨成為領導核心,,才能團結帶領人民匯聚起創(chuàng)造歷史,、改變世界的磅礴力量。列寧明確指出,,“國家政權的一切政治經(jīng)濟工作都由工人階級覺悟的先鋒隊共產黨領導”,。在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中,,黨是決定整個系統(tǒng)運行的“命門”,是最高政治領導力量,。
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地位不是自封的,,是由黨的性質決定的,是歷史和人民選擇的,,是由我國憲法明文規(guī)定的,。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在近代以來風云變幻的歷史大潮中,,正是憑借這一先進特性,我們黨才能從當時各種政治力量中脫穎而出,,成為推動中國歷史前進無可替代的核心領導力量,。對比黨成立前后中國革命面貌的根本轉變,回望新中國成立以來翻天覆地的偉大變化,,就不難發(fā)現(xiàn),,如果沒有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我們的國家,、我們的民族不可能取得今天這樣的成就,,也不可能具有今天這樣的國際地位。我國憲法以國家根本法的形式,,確認了黨領導人民進行革命,、建設、改革的偉大斗爭和根本成就,,確認了中國共產黨的執(zhí)政地位,,確認了黨在國家政權結構中總攬全局、協(xié)調各方的核心地位,,為我們黨長期執(zhí)政提供了根本法律依據(jù),。
黨是領導一切的,意味著黨的領導必須是全面的,、系統(tǒng)的,、整體的。“六合同風,,九州共貫,。”國家治理體系是由眾多子系統(tǒng)構成的復雜系統(tǒng),這個系統(tǒng)的核心是中國共產黨,,形象地說就是“眾星捧月”,。人大、政府,、政協(xié),、監(jiān)委,、法院、檢察院,、軍隊,,各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各企事業(yè)單位,,工會,、共青團、婦聯(lián)等群團組織,,都要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一個都不能少,。哪個領域,、哪個方面、哪個環(huán)節(jié)缺失了弱化了,,都會削弱黨的力量,,損害黨和國家事業(yè)。當然,,黨領導一切并不是說黨要包攬包辦一切,,并不是事無巨細都抓在手上,要防止越俎代庖,,陷入事務主義,。習近平總書記鮮明指出:“在國家治理體系的大棋局中,黨中央是坐鎮(zhèn)中軍帳的‘帥’,,車馬炮各展其長,,一盤棋大局分明。”黨,、政,、軍、民,、學在黨中央的集中統(tǒng)一領導下,,既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又相互配合,,這樣治國理政才有方向,、有章法、有力量,。否則就會出現(xiàn)各自為政,、一盤散沙的局面,不僅我們確定的目標不能實現(xiàn),,而且必定會產生災難性后果,。
要點傳真
正確處理黨政關系
黨政關系既是重大理論問題,,也是重大實踐問題。改革開放以來,,無論我們對黨政關系進行了怎樣的調整,,但有一條是不變的,就是堅持黨的領導,。處理好黨政關系,,首先要堅持黨的領導,在這個大前提下才是各有分工,,而且無論怎么分工,,出發(fā)點和落腳點都是堅持和完善黨的領導。
在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問題上,,一些人把它與過去黨的一元化領導簡單等同起來,,這種認識是錯誤的。黨的一元化領導是抗戰(zhàn)時期開始形成的領導制度,,當時各根據(jù)地長期被分割,,為了適應嚴酷的戰(zhàn)爭環(huán)境,需要黨對軍,、政,、民實施統(tǒng)一領導,這對于統(tǒng)一全黨的思想意志,、有效集中各種資源,、推動革命根據(jù)地發(fā)展,最終取得中國革命的勝利發(fā)揮了重要作用,。但后來計劃經(jīng)濟時期,,在“左”的錯誤思想影響下,加之民主與法制不健全,,導致權力過分集中,,政企不分、政事不分,、政社不分,,出現(xiàn)“家長制”、“一言堂”,,黨的一元化領導被極端化和教條化,,給黨和國家事業(yè)帶來嚴重破壞。改革開放以來,,我們不斷深化對共產黨執(zhí)政規(guī)律的認識,,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后,針對一段時期黨的領導被忽視,、淡化,、弱化的狀況,,我們黨提出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這與過去的一元化領導既有聯(lián)系又有不同,。黨的全面領導既堅持黨的集中統(tǒng)一領導原則,,堅持黨是最高政治領導力量,又堅持民主集中制,、發(fā)揚黨內民主,,堅持黨的領導與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tǒng)一,。
加強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這一要求不是空洞的、抽象的,,要在各方面各環(huán)節(jié)落實和體現(xiàn),。黨的領導,體現(xiàn)在黨的科學理論和正確路線方針政策上,,體現(xiàn)在黨的執(zhí)政能力和領導水平上,體現(xiàn)在黨的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zhí)行力上,同時也體現(xiàn)在黨的嚴密組織體系和強大組織能力上,。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采取一系列重大措施,扭轉了一些地方和部門存在的黨的領導弱化,、黨的建設缺失現(xiàn)象,,使黨的領導得到全面加強。但也要清醒看到,,有的黨組織還存在弱化,、虛化、邊緣化問題,,黨委腰桿不硬,、渾身乏力,黨的領導落實到基層還有不少“中梗阻”,,有的同志對黨的領導理解不全面不深刻,,對黨全面執(zhí)政存在模糊認識。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堅持黨的領導是方向性問題,,必須旗幟鮮明,、立場堅定,決不能羞羞答答,、語焉不詳,,決不能遮遮掩掩,、搞自我麻痹。”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不能只停留在口頭表態(tài)上,,必須落實到行動上,切實貫徹和體現(xiàn)到改革發(fā)展穩(wěn)定,、內政外交國防,、治黨治國治軍各個領域各個方面,確保黨始終總攬全局,、協(xié)調各方,。
歷史和現(xiàn)實充分表明,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關系黨和國家前途命運,,我們的全部事業(yè)都建立在這個基礎之上,在這個問題上決不能犯顛覆性錯誤,。全黨要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自覺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健全總攬全局、協(xié)調各方的黨的領導制度體系,,完善堅定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tǒng)一領導的各項制度,,完善黨領導各項事業(yè)的具體制度等,不斷提高黨科學執(zhí)政,、民主執(zhí)政,、依法執(zhí)政水平,確保黨始終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堅強領導核心,。
96.如何理解黨的領導制度是我國的根本領導制度?
“經(jīng)國序民,,正其制度。”堅持和完善黨的領導制度體系,,是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作出的重要安排,,是從制度建設層面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的戰(zhàn)略舉措。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黨的領導制度是我國的根本領導制度,。”把黨的領導制度明確為我國的根本制度,,這是我們黨第一次從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高度,確定黨的領導制度在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中關乎長遠,、關乎全局的地位和作用,,抓住了制度建設和國家治理的關鍵和根本。
黨的領導制度是經(jīng)過革命、建設,、改革長期實踐探索形成的根本制度成果,。早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我們黨就逐步探索建立了黨的領導制度,。古田會議確立了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這一根本原則,,在革命根據(jù)地局部執(zhí)政條件下,形成了黨委會統(tǒng)一領導黨政軍民工作,、實行黨的一元化領導體制,。堅強的黨的領導制度保證了黨中央運籌帷幄、決勝千里,,贏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徹底勝利,。新中國成立后,我們黨把民主集中制推廣到國家政權建設和政治生活中,,1954年憲法以根本大法形式將黨的領導融入國家制度,,黨的領導制度進一步得到健全,為大規(guī)模開展社會主義建設提供了堅強政治保證,。進入改革開放新時期,,鄧小平同志在總結“文化大革命”的教訓時指出:“領導制度、組織制度問題更帶有根本性,、全局性,、穩(wěn)定性和長期性。”我們黨在堅持和完善黨的領導方面進行了新的探索,,形成了許多制度性成果。黨的十八大后,,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制度建設,,把制度建設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貫穿黨的領導和黨的建設全過程,。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明確習近平總書記黨中央的核心,、全黨的核心地位,建立堅決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tǒng)一領導的相關制度,。黨的十九大把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確立為黨的基本方略第一條,,把“黨是領導一切的”寫進黨章。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進一步將黨的領導制度明確為根本領導制度,,強調要堅持和完善黨的領導制度體系,,這是理論創(chuàng)新、實踐創(chuàng)新,、制度創(chuàng)新相統(tǒng)一的重大成果,。
黨的領導制度是一個系統(tǒng)完備、內涵豐富的制度體系,主要涵蓋了六個方面的制度,。建立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制度,形成長效機制,,為堅持和完善黨的領導制度體系奠定堅實基礎;完善堅定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tǒng)一領導的各項制度,,堅決把維護習近平總書記黨中央的核心、全黨的核心地位落到實處,,明確這一制度體系必須堅持的最高原則;健全黨的全面領導制度,,確保黨在各種組織中發(fā)揮領導作用,是這一制度體系的主體內容;健全為人民執(zhí)政,、靠人民執(zhí)政各項制度,,鞏固黨執(zhí)政的階級基礎,厚植黨執(zhí)政的群眾基礎,,反映這一制度體系的價值追求;健全提高黨的執(zhí)政能力和領導水平制度,,提高黨把方向、謀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體現(xiàn)這一制度體系的實踐要求;完善全面從嚴治黨制度,,貫徹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為堅持和完善這一制度體系提供堅強保證。這六個方面的制度彼此支撐,、相互聯(lián)系,,共同構筑了黨的領導制度體系大廈,是堅持和加強黨對一切工作領導的根本制度保障,。
黨的領導制度是我國的根本領導制度,,這是由黨的領導在我國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所決定的。“萬物得其本者生,,百事得其道者成,。”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yōu)勢,。黨的領導制度在國家制度體系中的統(tǒng)領地位,,是黨的核心領導地位的必然反映、內在要求,。如同一張漁網(wǎng)要有“綱繩”,,一個制度體系也必然有領導制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一個嚴密完整的科學制度體系,,起四梁八柱作用的是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其中具有統(tǒng)領地位的是黨的領導制度,。黨的領導制度明確了我國政治生活的領導關系,、領導主體、領導對象,,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體系的“根”和“源”,,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xiàn)代化的“心臟”和“引擎”,管根本,、管全局,、管長遠,發(fā)揮著提綱挈領,、無可替代的作用,。
把黨的領導制度作為我國的根本領導制度,彰顯了我們黨的高度制度自覺,、制度自信,。過去我們講黨的制度,一般比較多地講組織制度,、工作制度,、干部制度、作風制度等具體制度,,沒有從根本制度這個層面強調黨的領導制度的地位,。提出黨的領導制度是我國的根本領導制度,深刻揭示了黨的領導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關系,,充分彰顯了黨的領導制度在國家制度體系中的統(tǒng)領地位,,有力推動了在實踐中更好地堅持和鞏固黨的領導。我們黨立志于中華民族千秋偉業(yè),,要在民族復興的進程中實現(xiàn)長期執(zhí)政,,必須始終堅持、不斷鞏固,、自覺完善這個根本領導制度,,為實現(xiàn)偉大夢想保駕護航,。
域外聲音
中國共產黨作為團結和引領社會的力量,,站在與疫情斗爭的最前線。正因為中國共產黨在最短時間內的有力行動,,一切必要資源都被調動起來,,廣大民眾的意志凝聚成磅礴力量。
——俄羅斯聯(lián)邦共產黨中央委員會主席久加諾夫
新中國幾十年來取得的偉大成就歸功于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這些長足進步不僅體現(xiàn)在基礎設施,、交通系統(tǒng)和綠色能源等方面,還體現(xiàn)在人民的社會福利方面。
——英國共產黨總書記羅伯特·格里菲思
制度建設要立足本根,,制度貫徹要落地生根,。“犯其至難而圖其至遠。”推動黨的政治優(yōu)勢和組織優(yōu)勢轉化為制度優(yōu)勢,,并進一步轉化為治理效能,,是貫徹執(zhí)行黨的領導制度的必然要求。必須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把黨的領導制度這一根本領導制度建設好,、完善好,以此統(tǒng)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體系,。要始終堅持黨的領導,,完善黨的領導制度體系,縱向要到底,,橫向要到邊,,推動各級黨組織、所有黨和國家機構把我們的最大優(yōu)勢全方位體現(xiàn)到國家治理的方方面面,,體現(xiàn)到國家政權的機構,、體制、制度等的設計,、安排,、運行之中,有效轉化為國家治理優(yōu)勢,。把提高治理能力作為新時代干部隊伍建設的重大任務,,引導廣大干部提升運用制度堅持黨的領導的能力水平,確保黨的領導更加堅強有力,。
《 人民日報 》( 2021年09月24日 05 版)
下一篇:加快推動東北全面振興取得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