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2-09 14:42:11 公務員考試網
文章來源:山東分院
在事業(yè)單位考試中,哲學模塊所占比重比較大,而且特別抽象,,比較不容易理解,再加上哲學經常與古詩詞結合在一起,,更是進一步加深了題目的難度,,所以這就要求我們在做題目的過程中懂得抽絲剝繭,將復雜的問題簡單化,,有些題目其實并不需要我們逐字逐句的翻譯,,懂得大體意思即可。
那么如何來進行解題?
1.要讀懂古文的大致含義,。
2.要明白其背后的哲學道理
比如某地事業(yè)單位曾經考過這么一道例題:
【例題】“日往則月來,,月往則日來,,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往則暑來,,暑往則寒來,,寒暑相推而歲成焉。”與這一字句蘊含哲理最為相近的是:
A.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
B.萬物都在運動,,但只是在概念中運動
C.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D.旋嵐偃岳而常靜,,江河竟注而不流,,野馬飄鼓而不動,日月歷天而不周
【解析】這道題目中就涉及到了很多古詩文,,其實耐心解讀一下,,題目難度并不是太高,“日往則月來,,月往則日來,,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往則暑來,,暑往則寒來,,寒暑相推而歲成焉”含義為:每天太陽下山月亮就升起,每天月亮消失太陽就出來,,日月更換的過程中就成就了明天,。冬天走了夏天來,夏天走了冬天又出現(xiàn),,冬夏交替預示著歲月變遷,。整體體現(xiàn)了事物是不斷運動和發(fā)展變化的道理。
A項錯誤,,太陽剛升到正中,,同時就開始西斜了;一件東西剛生下來,同時又走向死亡了,,這句話認為一切事物都處于變動之中,。在一定程度上認識了事物矛盾運動的辯證過程。只講轉化而不講轉化的條件,,這樣就否定了事物的質的相對穩(wěn)定性,,是一種相對主義的詭辯論。而題干的發(fā)展變化包含一定程度的穩(wěn)定,,即有春夏之分,,有日夜之分,并非春就是夏,,日就是夜,。因此與題干哲理不同,。
B項錯誤,“萬物在概念中運動”是唯心主義的辯證法,,本身錯誤,。
C項正確,揭示了生物生長的客觀變化過程,,草的生長,、榮枯,與季節(jié)變換,、日月交替相同,,都是在一定程度的穩(wěn)定上出現(xiàn)了逐漸的變化、發(fā)展,。
D項錯誤,,該句含義為:狂風在吹卻是靜止的,江河奔流卻是靜止的,,野馬馳騁卻是不動的,,日月輪回卻是不變的。這句話認為一切的動都是不動的,,是只承認靜止否認運動的絕對靜止,,屬于形而上學不變論,,而題干哲理為唯物辯證法的發(fā)展觀,。
故正確答案為C。
最后希望大家在以后的學習過程中能夠抽絲剝繭,,掌握出題人真正想要考查的東西,,只有這樣,我們在面對考題時才能游刃有余,。
相關內容推薦:
貼心考公客服
貼心專屬客服
上一篇:小林同學的面試心得分享
報名條件?
崗位選擇?
筆試科目?
面試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