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6-30 17:21:03 公務員考試網
文章來源:江蘇分院
行測備考干貨把握關鍵搞定語句銜接
在言語理解與表達的模塊中,,語句銜接題一直是大家的“老大難”。雖然考察的題量不多,,但是往往會讓同學們花費很長時間,,而依然難以保證較高的準確率。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看遇到語句銜接題時,,除了一句一句代入憑語感選答案之外,,有沒有更好的方法幫助到大家準確、迅速的找到答案,。
1(2021-A).經濟法法治理論的構建,需要關注法治理論的一般問題,,包括法治理念,、法治價值法治目標、法治手段,、法治運行,、法治實效等,并應當探討法的穩(wěn)定性與變易性,、確定性與模糊性等問題,。在此基礎上,應結合經濟法的特殊性和經濟法治的特殊問題,,深化經濟法的立法理論特別是法律優(yōu)化理論的研究,,以促進經濟法從“法”到“良法”的發(fā)展,_____________,。
填入面橫線處最恰當的是:
A.從而提升立法質量和法治水平
B.提升經濟法基本理論研究水平
C.提高經濟法的法治理論水平
D.進而構建高水平經濟法理論
【答案】C,。江蘇省考題目一般比較喜歡考察尾句的填入,往往需要大家概括前文文意或對前文問題提出相應對策,。而此題屬于前者,,需大家有能概括前文的能力。而根據橫線前“法”到“良法”可知,,是在強調法的提升,,觀察選項發(fā)現四個選項都為提升之意,無法判斷答案,,那么我們就要抓住文中的關鍵詞來進行判斷了,。文中第一句話引出“經濟法法治理論的構建”的話題,重點關鍵詞是“經濟法法治理論”。然后具體為如何促進經濟法從“法”到“良法”發(fā)展進行描述,。所以尾句應填入“經濟法的法治理論”的發(fā)展,。把握住這個關鍵我們在對比選項,不難發(fā)現A項是在說立法質量,,話題不一致,,排除。B項是圍繞基本理論研究水平,,同樣不符,。C項經濟法的法制理論水平話題一致。D項談論高水平經濟法理論,,話題不符,,排除。所以,,答案為C,。
2(2018-A).災害按照其成因可以劃分為由自然現象引起的災害和由社會現象引起的災害。在自然現象導致的災害不存在預見可能性以及社會現象導致的災害不存在損害避免可能性的場合下,,二者均可以被認為屬于不可抗力;在自然現象導致的災害存在預見可能性以及社會現象導致的災害存在損害避免可能性的場合下,,則公共設施的管理者或者其他行政主體都應具有履行相應職權的義務,此時不可抗力就不能成為違法阻卻事由,。簡言之,,________________。
填入劃橫線處最恰當的是:
A.災害不能理所當然被認為屬于不可抗力
B.不可抗力其實存在著預見的可能性
C.事后追責必須嚴格區(qū)分災害的形成是否不可避免
D.管理者應該盡力避免和防止災害的形成
【答案】A,。此題依然是常見的填入語句位于尾句的題目,,根據橫線前的“簡言之”可知,橫線處應要概括前文,。文段首句將災害分為自然災害和社會現象引起的兩類,,然后進行具體說明,并指出在災害可以預見或可以避免及導致災害存在損害避免可能性的情況下,,公共設施的管理者或其他行政主體不能將不可抗力當作理由,。尾句概括前文內容。即不是所有的災害都是屬于“不可抗力”的,,關鍵詞圍繞“災害”及“不可抗力”展開,。對比選項,A項話題一致,,符合文意,。 B項沒有提及關鍵話題“災害”,且“可預見”表述錯誤,。C項中“事后追責”在前文沒有提及,,不能概括文段。D項中表述片面,對于“不可抗力”是難以避免和防止的,。所以,,答案為A。
通過兩道題目,,相信大家應該對此類題目有所感悟,,僅憑語感做題是很難保證準確率的,我們要把握住文段中的核心關鍵詞,,然后再去對比選項,,這樣就可以準確、迅速的判斷出答案,。相信,,同學們按照這個方法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之后,咱們語句銜接題的準確率會得到提升,。
作者:李文琪
審核:呂婷婷
相關內容推薦:
2024江蘇公務員考試常識判斷
2024江蘇公務員考試言語理解與表達
2024江蘇公務員考試數量關系
2024江蘇公務員考試判斷推理
2024江蘇公務員考試資料分析
2024江蘇公務員考試行測技巧
貼心考公客服
貼心專屬客服
上一篇:公務員考試行測技巧之形象色彩
報名條件?
崗位選擇?
筆試科目?
面試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