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5-31 18:15:09 公務員考試網(wǎng)
文章來源:未知
【熱點概況】
5月10日晚,,四川成都一段“電瓶車進入電梯后突然起火爆燃”視頻在網(wǎng)上流傳,,引發(fā)公眾強烈關注,。視頻顯示,,一男子推著電瓶車進電梯,突然起火,,3秒內火焰吞噬整個電梯間,,電梯內3男1女1嬰均被燒傷。去年8月,,某地一女推電動車進電梯后不久,,車體就突然冒煙伴火光,幸虧電梯抵達6樓后廂門打開,,女子急中生智將車推出電梯外,,但后果依舊悲催——15秒內電動車爆燃3次,自起火到濃煙蔓延樓道僅用40秒鐘,,整個樓道悉被熏黑,。
【各方觀點】
新華每日電訊:廣大車主買了車卻沒地方充電,老舊小區(qū)要么缺乏充電設備,,要么充電柜因價格偏貴而閑置,。小區(qū)物業(yè)管理良莠不齊,,停在樓下又面臨電瓶被偷的風險。既要明確“人車不同屋”的紅線,,更要讓充電不再為難,,提供更安全的停放空間,安裝更實惠的充電設備,。給車主提供更多方便,,解決其關切,才能讓他們不再“以身犯險”,,不再把“隱患”留在家里,。
揚州文明網(wǎng):對疏于管理未盡義務者,該處理的絕不能手下留情,,不能等到事故釀成再“秋后算賬”,。尤其是,應鼓勵支持更多小區(qū)推行“技防+人防”治理方略,,試點防電動車進電梯智能識別系統(tǒng)等,,變“人管人累死人”為“機器管人管住人”。
新華社:電動車上樓現(xiàn)象卻依然屢禁不止,,原因無非如是:大部分小區(qū)物業(yè)并未針對電動車管理配套設施空間,車輛失盜,、充電不便,,都成為電動車主不惜麻煩甚至在明知風險的情況下推車入戶的原因;同時,相關明文規(guī)定的缺位也為電動車上樓留出了模糊地帶和操作空間,。
【深度分析】
(一)為何電動車“進戶入樓”屢禁不止
1.電動車管理配套設施不完善
電動車市場魚龍混雜,,相當一部分電動自行車未能通過安全技術檢驗標準,車輛的各方面性能,、技術性能沒有得到保證,。目前又缺少對電動自行車的統(tǒng)一管理,使得車輛安全系數(shù)得不到保障,。同時,,大部分小區(qū)物業(yè)并未針對電動車管理配套設施空間,車輛失盜,、充電不便,,都成為電動車主不惜麻煩甚至在明知風險的情況下推車入戶的原因。
2.政策執(zhí)行上并沒有達到預期
2018年5月18日,,國務院安委辦召開電動自行車消防安全綜合治理工作視頻會議,,對全面開展電動自行車消防安全綜合治理工作進行動員部署。2019年7月1日,,應急管理部,、教育部,、公安部、住建部等四部委聯(lián)合下發(fā)通知,,再次強調,,堅決整治電動自行車“進樓入戶”“人車同屋”“飛線充電”等突出問題,避免類似火災事故發(fā)生,。從近幾年的政策實踐來看,,執(zhí)行效果并沒有達到理想預期。盡管大家知道,,國家政策規(guī)定不得在建筑內的公共走道,、樓梯間、安全出口等公共區(qū)域和家庭室內停放電動自行車或充電,。
人們對使用電動車的安全事項了解甚少
一部分人只知道“電動車禁止在樓道充電”,,卻不清楚電動車不能入梯入戶,以為不在充電就沒有危險,,還有些沒有電動車的人似乎并不關心相關話題,。很多人表示:以前真不知道使用電動車有這么多注意事項。曾經(jīng)推車多次乘坐電梯也沒人制止,,可見大家對這個問題普遍認識不足,。
(二)如何做好電動車嚴禁入樓工作
1.集群眾合力根治頑疾
宣傳還要加強,手段也要創(chuàng)新,,除了拉橫幅,、貼標語,還要想出讓人們更容易接受的方式,。慘痛的教訓面前,,出臺明文規(guī)定禁止電動車上樓、杜絕安全隱患勢在必行,,然而要贏得群眾配合還需正確面對電動車主的合理需求,,某些小區(qū)內采取強力甚至暴力禁車入樓的辦法并不可取,很難持續(xù),。
2.物業(yè)部門管理服務要嚴肅落實政策
除了要盡快完善車棚,、充電樁等配套設施,也要在開放時間,、充電收費等問題上做到便利合理,。有了存放便利、場地安全,、收費合理的服務,,才有住戶和電動車主的放心,才能消除電動車上樓的安全隱患,相關制度才能順利執(zhí)行下去,。
3.標本兼治解決充電源頭
要治標,,更要站在解決充電源頭的視角來審視,讓社會各界,、專家,、學者都參與進來,不妨將電動車充電納入公共服務上來,。城市管理以及小區(qū)管理,,應當疏堵結合,源頭治理,,用服務來消除隱患,。譬如,結合居民小區(qū)實際情況,,專門建設電動自行車棚和智能充電裝置,,明確專人負責值守巡查看護,落實集中存放和集中充電,,同時在公共空間設置防爆充電柜等,。
相關內容推薦:
貼心考公客服
貼心專屬客服
報名條件?
崗位選擇?
筆試科目?
面試方式?
......